东阳十三居刘金氏共祖源流探析(1 / 2)

金襄诗文集 佚名 1262 字 25天前

一、引言

在编辑《江浙刘金氏通谱》过程中,翻阅了不少有关东阳十三居刘金氏的宗谱资料,均云“系出汉中山靖王刘胜苗裔,绵世至唐末,有讳国宾者于唐兴元年间莅任唐兴(今天台)县令,览山水之胜,卜居赤城孟岸。”然而,汉中山靖王刘胜至唐末唐兴县令刘国宾之间的世系存在许多问题。如果按部就班,那么势必贻笑大方。为了正本清源,秉承“以实传实、以疑存疑”的修谱原则,参照正史资料对这段世系作进一步的考证与纠偏。

? 二、世系誊录

? 据东阳《刘金氏村史志》中所记载统一世系为:“邦——恒——启——胜——贞——德棻——光——琨——平——方——宗——陶——宠——宾——桢——宏——骏——淮——芷——云琳——夔——旷——隆——节——经——浩——芝——坚——宏昊——杞——国宾。”现就此世系作考证说明,第四世,胜,为汉景帝九子中山靖王,见诸《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第五世,贞,汉陆城侯,见《史记》。第六世,德棻,为中兴辅佐绘像麒麟阁。据《资治通鉴?汉纪》记载,绘像麒麟阁十一功臣的是东汉阳城侯刘德,并非德棻。只有在《资治通鉴?唐纪》中能找到令狐德棻。第八世,琨,光禄勋,谥号“恒”。据《晋书》、《资治通鉴?晋纪》记载,琨,为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父讳蕃,祖父讳迈。第十三世,宠,大鸿胪司空,据《后汉书?刘宠传》记载,刘宠,字祖荣,东汉尚书令,为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裔。第十五世,桢,字公干,建安七子之一。据《三国志?魏书二十一?刘桢传》记载,刘桢,父讳梁,字曼山,是校书天禄阁刘向的后人。

??由此可知,这段世系纰漏百出,存在套用名人世系的嫌疑。

? 三、世系纠偏

? 东阳《刘金氏村史志》所记载的统一世系既然存在纰漏,那就有了详加考证与纠偏的必要。为此,《江浙刘金氏通谱》编纂组参考《重庆云阳刘氏宗谱》、绍兴《渔临关金氏宗谱》、《德州金氏宗谱》和《长林渊干金氏宗谱》的记载,自下而上的逐一求证。

如:第二十三世,隆,衡卫卿,见《资治通鉴?唐纪》。第二十七世,旷,营州刺史,据《资治通鉴?隋纪》记载,刘旷,仕隋平乡县令,文帝开皇十一年二月,擢升莒州刺史。第十八世,淮,青州刺史,世居彭城。据《资治通鉴?晋纪》、《青州通史》记载,刘毅,作淮,字希乐,小字盘龙,彭城沛人,仕东晋元兴三年(404年)青州刺史,义熙五(409年)年升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义熙八年(412年)崩。第十七世,骏,柴桑令,居彭城。据《晋书?刘遗民传》记载,刘骏,本名程之,字仲思,号遗民,仕东晋宜昌、柴桑令,居彭城赤县,同慧远禅师于庐山结社吟诗,与周续之、陶潜并称“浔阳三隐”。第十六世,宏,开封府仪同三司,渔临关谱记镇南大将军,两者结合正是《晋书?刘弘传》中的刘弘(避爱新觉罗弘治名讳作宏),字和季,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仕西晋侍中,荆州都督,假节都督,荆州、交州、广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封府仪同三司,赠新城郡公,谥曰元,生三子:藩、麟、骏。父靖,祖讳馥。由此上推,见《三国志?魏书十五?刘馥传》记载,刘馥,字元颖,仕魏司徒府掾,居沛国相县。第十六世以上参考《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宋书》、《三国志》、《资治通鉴》、《三国演义》、《渔临关金氏宗谱》和《重庆云阳刘氏宗谱》的记载已基本可以恢复真实的历史传承世系。第十八世以下无可考,也无异议。

经考证后,正确的世系应为:“邦——恒——启——胜——贞——昂——禄——恋——英——建——哀——宪——舒——范——馥——靖——弘——骏——毅——芷——云琳——夔——旷——隆——节——经——浩——芝——坚——宏昊——杞——国宾。”原来错误世系比较为准确的世系缺一代,现在作出纠正。

四、结论

修谱在宋代开始盛行,宋以前的世系出现纰漏现象是很正常的,刘金氏较他姓而言算幸运的。自汉兴以来,刘金氏先祖此显彼昌,称帝称霸者66人,封侯拜相的数不胜数,很多人物在国家正史和地方志中可以找到原型。

不幸的是,在过去,交通不是很方便,信息流通不是很发达,有文化的人也不是很多,全靠士绅主修难免攀附名门,又加上几经战乱、宗谱几度荒废、朝代几次更迭,年深日久增加了对远祖考证的难度。但是,懂得一点人类繁衍常识和基本的历史常识的人,只要能负责任的对宗谱上世系进行仔细推敲,还是不难恢复比较符合史实可靠的世系图的。

《江浙刘金氏通谱》编纂组就是在详细考证的基础上,认真负责的对东阳十三居刘金氏共祖的世系源流予以纠偏恢复,是符合真实历史大事的。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o].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