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 / 2)

荣华一生 水心清湄 2158 字 18天前

孟玉嘉手一顿,微微抬眼,道:“我收拾收拾就过去。”

小丫头连忙退下去了。

孟玉嘉放下书,这时候她是彻底放下心了。

主动避逃,总是比不上长辈让她逃要来得得人心,孟玉琪向孟玉嘉要帖子算来还是急了。

祖母孙氏和大伯母因为管家之权并不如表面一般和谐,二伯母因为二伯是庶出,所以祖母对其还比不上大伯母。母亲是祖母小儿子的媳妇,又是祖母的表侄女,所以三个媳妇中,祖母最疼的便是母亲了。

而孙女辈,祖母除了重视嫡长孙女孟玉秀,就是对三房孙女们爱屋及乌了。在祖母心里,自然宁愿长房的庶女孟玉如和二房的嫡女孟玉妍去联姻。

孟玉嘉肯定祖母的心思,也料定母亲的性格,所以她很安心的呆在府里面。

孟玉琪若是在府里,被祖母带出去的便是孟玉琪了,毕竟这关头带两个太过显眼,在祖父面前也不好圆词。孟玉嘉虽说自己嫁去边塞的机会不大,可是心底很明白她也是可能的。

将帖子痛快的给孟玉琪,第一为了躲避大表姐的心思,第二想让祖母和母亲的谋划用到她身上,相对于孟玉琪自主逃避,孟玉嘉相信自己对于祖父而言没那么大的恶感,这第三,帖子是孟玉琪主动要的,孟玉嘉若是不给反而失了姐妹情谊,孟玉嘉是不会让自己背上恶名的。

作者有话要说:慢更中……女主是个会打算的,做事最喜欢顺水推舟,所以,孟玉琪姑娘,乃被聪明误了

☆、孙氏的担忧

小丫鬟们进来替孟玉嘉收拾了一番,准备好要带的东西,凝秋终于回来了。

凝秋显然是听到外边的小丫鬟说了孟玉嘉要陪老夫人进香的事情,面上已经露出了些许的喜色。

孟玉嘉道:“你回来的正好,就由你同我去。”

凝秋连忙上前扶住孟玉嘉,结果小丫鬟的活计,让她替自己收拾行装。

屋内又只剩下主仆二人,凝秋边给孟玉嘉梳头,边说道:“老太爷除了叫咱夫人带二姑娘去,还叫了大夫人带着四姑娘去书房。”

孟玉嘉平静的问道:“没有寻三姐姐?”

凝秋摇头:“未听说过。”

孟玉嘉望着梳妆镜,就知道如此。

三姐孟玉妍是二房嫡女,二房虽然是庶出,但是祖父甚是宠爱二房的生母,加上这位小太姨娘在最美的年华逝去,竟然让祖父记了一辈子。

孟玉嘉还在襁褓的时候,就听过一些老婆子闲话,她知道这位三姐孟玉妍与那位小太姨娘有五分相似。

所以,祖父对这个庶房所出的嫡女十分疼爱,可以说,在孙女中,祖父最疼爱的就是孟玉妍了。这也难怪祖父叫了大房庶女孟玉如,还叫了三房庶女孟玉琪,也没想叫孟玉妍,看来,那边关的人家祖父也不怎么看得上。

孟玉嘉也奇怪,既然看不上,为什么祖父还非要叫孙女联姻?到底是早年的约定,还是另有谋划?孟玉嘉此刻不得任何消息,也猜不出个所以然。

不过,孟玉嘉将额头的碎发掩在耳后,孟玉妍要躲的,她自然也要躲。

凝秋为孟玉嘉梳好了发髻,又给孟玉嘉换了一身素雅的服饰。

主仆俩走出院子,就见祥婆子后面跟着四个丫环迅速的走过来,瞧见孟玉嘉收拾好出来,祥婆子连忙迎上来。

“五姑娘可得快些走,老夫人说申时前要达到无相寺,听说还要在寺里住上一夜以示诚心。”

孟玉嘉点点头,说来是母亲在拖着祖父,时间确实紧了一些。

祥婆子没有带孟玉嘉去祖母的院子,而是直接去了大门。

上了马车,就看到祖母孙氏端坐在车里,孟玉嘉行了一礼。

孙氏对孟玉嘉的印象还是极其不错的,连忙摆手示意她过来坐到她身边。

马车缓缓启动,孙氏笑言:“难为你这孩子得陪我这老婆子去寺里住一晚。”

孟玉嘉道:“祖母说哪话,能够陪祖母一起在寺里求福,是玉嘉的福气。”

孙氏就喜欢听这样的话,更何况孟玉嘉在孙氏心里一直是文静秀雅的人物,虽说不如玉悠讨她欢心,但是孙氏还是挺喜欢孟玉嘉这般性子。

“听说你二姐姐向你要了帖子去参加郡主的诗会了?”孙氏还是问了出来。

孟玉嘉点点头:“二姐姐在诗词一道比玉嘉高明许多,二姐姐前去方不负我们定述侯府的才名。”明月郡主的诗会自然有保障,权贵人家的女儿基本都受过好的文学教养,闺中少女一起聚会论诗谈词早已成了时尚。一般而言,这诗会上所做的诗词都不会流传出去,所以少女们不会吝啬自身的才华,来争夺自身的光彩。

孟玉嘉说的话并不是假话,她能写策论看懂史书,但是作诗,她是真的不擅长。

十几岁的六姐妹中,论诗最好的莫过于孟玉琪了。

孟玉嘉这般说不仅说明了自己的谦和,更看重姐妹情谊和家族荣耀。

孙氏听着,看似慈祥却将孟玉嘉的神态看在了眼里。

孟玉嘉眼神清澈,仿佛说此事最是合理不过了。

孙氏调笑道:“你这丫头贪懒,所以才不去的吧。”

孟玉嘉见孙氏后肩似有不舒适之感,所以就凑过去给孙氏揉肩,与此同时,她的面色露出羞然之色,道:“还是祖母了解玉嘉。”

孙氏拍了拍孟玉嘉的手,然后任由孟玉嘉给她揉肩。

孙氏对于这个孙女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所得的□中,明月郡主以办诗会为名,其实也是在为其兄长仪郡王相看王妃人选。

仪郡王是开国太祖嫡子仪亲王的后嗣,这仪亲王算来也是铁帽子王了,一直传承下来,除了第三代犯了一些事被降为了郡王,可以说一直极其显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