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死追随公子!同甘共苦,同生共死,不离不弃!”
两百多朴实的庄稼汉,此时热血沸腾,高举着手中的武器疯狂高呼。
校场一角列队站立的百名西凉步兵看着眼前一幕,很多人流露出羡慕和向往的眼神。他们的心里在想,为什么刘公子放着自己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不拉拢,却要对着一群毫无战斗经验的泥腿子真情表白呢?
刘和似乎感受到了西凉兵的复杂眼光,竟然迈步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从武关跟随本使而来的西凉兄弟们,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刘和这话说的诚恳,让西凉兵们听着很是受用。
“公子仁厚,吾等愿为公子鞍前马后!”
刘和接着说道:“西凉来的兄弟们,今日当着大伙的面,我想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你们本是宁辑将军段忠明麾下私兵,此次受段将军所托,保护本使的安危,段将军没说过将你们转送于我的话,但也没说过任务完成之后要你们返回武关的话。”
“本使的身份和家世,想必你们现在都已清楚。吾父镇守幽州,麾下十万铁骑令公孙瓒、韩馥、袁绍、公孙度等人不敢稍动!若非我现在远离幽州,身边没有可用之兵,何至于路遇宵小而身临绝境,四处游离而寄人屋檐之下?”
“现在,我就问你们一句,可愿追随本使,从此成为吾麾下的士兵?你们放心,我会专门给宁辑将军修书一封,言明今日之事,日后还他十倍之兵!”
“若是愿意转投于我的,便留在原地不动;若是只愿效忠宁辑将军一人的,刘某也对你敬重,决不为难,奉上丰厚的财物,送你们返回武关!”
刘和说完这些话之后,默默转过身去,不再注视着西凉士兵。
过了片刻,西凉兵中有人缓缓地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一个……两个……,八个……”
刘和内心一阵紧张,听着身后传来的脚步声,默默计算着不愿意投靠自己的西凉兵人数。
上一世,作为一名即将走上三尺讲台的教师,刘和当众讲说的本事还是过硬的,但在这种上百人的场合中想要一次性说服所有的人,他这还是第一次经历。
姑且不论刚才刘和的话语之中掺杂了多少水分,比如他将刘虞麾下杂七杂八的几万人说成了十万铁骑,又比如他颠倒黑白地将公孙瓒、袁绍、韩馥、公孙度合伙对负刘虞的不利形势说成了刘虞一方震慑着四股势力,单就说这一百名段煨私兵每个人的出身和想法都不相同,他们或是考虑家人,或是考虑出路,必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当刘和默默地数到“十二”时,身后再无动静。
也就是说,一百名西凉兵中,有八十八人最终选择了转投刘和!
刘和心头涌起一种难言的激动和兴奋,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仅凭一张嘴便招揽来了士兵!
或许,今后随着刘和势力的不断壮大,他麾下将会有成千上万甚至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军,可今日留下来的八十八名西凉兵和两百六十二名武装佃户,却是他起家的第一桶金!
刘和转过身来,对离队的十二个西凉兵说道:“我相信你们这些人都有不得不返回武关的原因,所以我尊重你们的选择!来人,为这些好汉们送上返程的财礼!”
“多谢公子宽宏!”
三户亭距离武关不过五日的路程,这十二人结伴而行,很快便可以返回。只是当他们回去向段煨报到时,不知道段煨会做何感想?
等这十二个选择离开的西凉兵被田畴带出校场之后,刘和快步登上校场中央的塔台,然后大声对下面说道:“数百年之前,在三户亭这一带曾经驻守着楚国的一支百胜之师,名曰‘申息’!现在,我为尔等取名‘申息军’,希望你们像几百年前的申息之师那样,百战百胜,无往不克!”
“申息军听令,全军随吾出堡,迎战来犯的昭家和景家私兵!”
刘和一声令下,八十八名西凉步兵和两百六十名临时武装起来的佃农操起武器,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堡外走去。
堡门之上,屈林看着刘和带队离开的背影,喃喃自语地说道:“刘公子真是心比天高啊!当初大楚国的百战劲旅申息之师竟然被他用来给自己的私兵命名,今后我屈家的私兵又该如何自处?难不成真的打着‘屈家军’的旗号?”
“父亲,既然这些人成了刘公子的私兵,今后自然是要被他带走的,你何必为此烦恼?”屈荥有些不解地问道。
屈林摇头苦笑,说道:“呵呵,你没有看清楚刘公子的意图。这些人不会跟他走的,昭家和景家这次被铲除之后,这些士兵肯定会留在那两家坞堡之中,成为刘公子留在南阳的一个据点。”
“那我们屈家今后怎么办?”
“怎么办?老实说,我也不知道!如今这个世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谁能笑到最后?只有天知道!”
p:新书期间,求您的收藏,推荐,评论以及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