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皇帝的焦虑(1 / 2)

帝国吃相 牧尘客 1798 字 8天前

陈旭重视封地和农庄的夏粮收获,而对此事更加重视的是皇帝。

早在一个月前,关于今年夏粮收割和征收夏粮税的谕令早就通过中书省下发至全国郡县,而且这些谕令也登载于每一期的报纸之上通传天下,而进入六月之后,全国夏粮陆续进入收获期,户部派出了大量官吏和监吏分赴全国各地视察夏粮的收获和各地粮仓的清查整理和统计,以好让新税粮能够按时入库。

而各地的巡查和监察情况也每天都有驿卒快马送入咸阳报于户部,然后在朝堂之上通报出来。

根据各地陆续传来的情形看来,今年夏粮的收获将比去年又增产不少,最先推广新式耕种方法的南阳郡再次拔得头筹,增产已经稳妥翻倍,而中原地区的三川、河东、河西、上党、东郡、齐郡、砀郡等开发的比较早人口密集的富庶区域也喜获大丰收,增产至少都在五成以上,其他遥远的郡县巡查情况虽然还未报回咸阳,但根据今年各地并没有大的水旱灾害的情况来看,粮食增产的期望值也非常高。

最让人侧目的是齐、东两郡,经历了去年夏天的大河水患之后,因为在陈旭的建言下皇帝开仓放粮并且大力赈灾,虽然人口和牲畜农具损失巨大,但经历了苦难之后的当地民众更加感激朝廷的帮助,因此开荒种粮非常积极,短短不过一年时间,从去年饥寒交迫千里赤地的赤贫状态变成了如今遍地金黄的夏粮丰收态势,根据传回来的消息来看,齐东两郡的夏粮增产几乎近倍,是一个极其惹眼的数据。

因此当这个消息在朝堂之上通报出来之后,满朝文武都为之震动。

最主要的根据监察情况反馈,当地百姓缴纳夏粮税非常积极,不像往年一样需要各地乡镇的游缴和亭长的催收甚至抓捕威胁,都很自觉的用牛马独轮车送到各地乡镇的粮仓缴纳。

“民心……民心可用啊!”

秦始皇看着这份特殊的奏报,非常感慨的在紫宸殿沉默了许久,开始慢慢回忆当初那场关于赈灾的争论以及后来陈旭的所作所为。

那一场赈灾可以说让朝廷收获了齐鲁等地民众的非常大的好感,光是当地士绅和名流书写的感谢信都有无数,其中许多还曾经登载于大秦都市报上通传天下,让天下百姓看到了皇帝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

而后续民间自发捐助的大量钱粮衣物也极大的缓解了灾区民众的生活困境,加上朝廷谕令派发的大量牲畜农具和粮种,才使得数十万灾民度过灾荒,然后又能力投入到生产自救和耕种之上,也才终于有了眼下这份奏报上看到的踊跃情形。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税粮,当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民以食为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臣民不能供养君王,是臣民的耻辱,但君王不能让臣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那也是君王的耻辱……”

一时间,许多陈旭说过的话如同潮水般从皇帝脑海中掠过。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皇帝随手翻开堆放在案桌上一堆整整齐齐的荀子理论,首册便是王治篇,而且这句话下面还画着重重的线条。

这套荀子理论是文学院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套百家丛书,也是百家理论中最为关注的一套丛书。

荀子去世并不久,同时代的百家门派的领袖还有人存活于世,而几个徒弟韩非、李斯、张苍、安鱼梁、封子安皆是当代名流贤士,因此这套书的编纂出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首印一千套几乎被一抢而空。

韩非虽死,但他留下来的诸多名篇却传播甚广,当初正是读了韩非所著的《孤愤》和《五蠹》之后大加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慨,然后为了得到韩非,甚至不惜发动大军和韩国一战,然而得到韩非之后,在李斯和上卿姚贾的谗言和阻挠下,韩非终不得重用,甚至被李斯诬陷之后缉捕入狱,等秦始皇后悔准备将他释放的时候,韩非已经被李斯在狱中毒死了。

李斯和韩非同出荀子一脉,治国理念也非常相似,因此在韩非死后,皇帝不断提拔李斯,采用许多李斯的治国策略,最终一统华夏,而陈旭主张采用百家并蓄的治国方略,而且在大秦都市报首期首版便登载了荀子的几篇理论,使得荀子的理论如今在民间的传播非常广泛,也慢慢得到了诸多学派的肯定和认同,因此皇帝也对荀子的理论非常重视,时常要翻看荀子的理论,这也是他摆放在书案上的唯一一套百家丛书。

而且因为储君之事,皇帝还要求每个儿子都要诵读荀子的理论,以此领悟和学习这种兼容并蓄的礼法治国的理念。

儒家那一套重新恢复商周古礼的讲究上下尊卑的贵族礼仪已经不适合大秦的发展,特别是儒家对于分封制的顽固理念与大秦眼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有巨大的冲突,这也是皇帝一直不愿意立扶苏为太子的原因。

不久前陈旭又给了皇帝另一种不破坏大秦郡县制却又能完美解决诸多子孙身份和地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