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暂时相安(1 / 2)

逆流伐清 样样稀松 1140 字 1个月前

法国传教士白晋在他所着的《康熙帝传》中曾讲道:“事实上,鞑靼人(满人)在征服明帝国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而是汉人互相残杀,加上汉人中最勇敢的人,反而为了满洲人去反对他们本民族而战。”

吴三桂就是这些所谓的“最勇敢”的汉人中“最杰出”的一个。事实上,在大清取得江山的过程当中,吴三桂出力最多,功劳最大。

而一旦弃了道义信条,同胞的生命,在他眼里就成了一具具成全自己功绩的道具。出于一种特殊的心理,面对自己的同胞,他比满洲人下手还黑,手段还残暴。这里面也许掩藏着这样一个心理学的真实,那就是,这类举动正是为了掩饰吴三桂内心的负罪感、恐惧感和痛苦。

瓦解敌人最有效的手段是优待俘虏,也有那么一句很有名的话,“对抵抗的敌人毫不留情,对屈膝跪下的要用双手扶起”。

朱永兴心中恨不得把吴三桂、尚可喜之流千刀万剐,却也知道他们如果投诚,能大大加快这场战争的进程,能少死成千上万的士兵和百姓,能极大地减少破坏。但他总是觉得不甘,没有体现出正义,这也是他的一个心结。

但针对投诚、起义、反正的政策已经制定并颁布,朱永兴便不会轻易出尔反尔,为明军,为自己多树顽抗到底也不投降的敌人。

首鼠两端,目光短浅,就如同历史上造反时,势如破竹的吴军在长江南岸按兵不动,以此向清廷表明他并不是想真的反叛,以为可以吓倒小皇帝。达到“裂土罢兵”的目的。

“吴贼已非我军之敌也。”朱永兴经过与属下的商议,决定暂时不对吴三桂穷追猛打。

目前西南的形势因为吴三桂的退避而有了很大的改变,广西战场变得重要起来。而吴三桂退入贵州,依然是两面受气的地位,在地瘠民穷的黔省,清廷又控制着钱粮。也不会有什么发展的前途。先打主要之敌,再破次要之敌,还要兼顾着四川和海外的攻掠经营,暂时与吴军两不相犯,却也符合整体利益。

而且,朱永兴还有别的企图。一是为水西赢得继续生存的机会;二是通过贵州吴三桂获取商品,在海贸中大赚特赚。

清廷实行沿海迁界后,等于是完全中断了对外贸易。象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都是畅销海外。能够赚取巨大利润,且是云南一地难以满足所需的,

当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封闭的市场,海外国家不得其门而入,只能通过海防、西贡获取所需商品时,利润会有多么巨大,用脚也能想到。

“江西瓷器,江南丝绸。内地的茶叶……”朱永兴扳着指头一一诉说,“吴贼困于钱粮。如果有这样一条发财之路,想必是不会拒绝。而且,这也将是我军不继续进攻的前提条件之一。”

张维翰认真地听着,适时地插上一句,“据我观察,刘玄初此人对吴贼极为失望。对殿下却是愈加钦服,似可用也。”

朱永兴想了想,说道:“还是要谨慎小心,多加考察。嗯,看他以后的表现吧。在吴贼身边多个耳目,也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