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淮秀(1 / 2)

锦绣绒华 贰柒柒柒 1115 字 14天前

吴勉走后,汪岐兰回到书房。

和上次一样,没了吴勉,书房显得空荡荡起来。

汪岐兰坐在桌前怔怔。

她写给吴勉的那些资料,不知是否会派上用场。在写下这些资料前,汪岐兰踌躇了很久,经过一遍遍的思虑,终是对着邸报,结合记忆中的内容,假托是永璐的信息来源,将那些她觉的有用的资料写下了。

朝中有人好做官,同是进士,出身不同,人脉不同,际遇可能天差地别。吴勉智慧勤勉,质朴内敛,不善逢迎钻营,亦不喜彰显、夺人眼球,加上毫无根基,要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既然吴勉踏上了此路,那么她就尽她所能的帮助他。

翰林院为天下读书科举之人的魂萦梦绕之地。春闱主考官均为翰林院学士,考取者为贡士,贡士经殿试后取为进士,其中一甲三人,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予翰林院编修。其余之人经过朝考,可进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一旦进入翰林院,就被视为朝廷的“储相”,有机会得到天子、重臣们的垂青,由此顺利进入士林坦途。若吴勉此去春闱发挥的出色,具备了殿试资格,按例便是翰林院内某位主官的门生,若殿试、朝考后有幸进入翰林院,更少不了和翰林院的几位主官打交道。要是预知了各位主官的性格与行事风格,进退更得宜,即便不去迎合,至少也能知道自己与哪位主官更相合,若有不相宜的,亦可退避些。

至于七位军机大臣,按往例,其中必有一位是主持朝考的主考官,在庶吉士删选上拥有决定性的作用。众军机大臣亦往往借机,在新科进士中挑选适合他政风的人,因为今后他极可能是“自己的人”。今年虽不知谁负责朝考,但她准备齐了七人的资料,若吴勉有心,自可以在公布谁为主考官后,知晓如何作答更有利。

她所作的,或许会被一些光磊之人认作舞弊,她亦不知吴勉会如何看待她写给他的资料。但是世间的路有很多条,她想给吴勉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至于吴勉怎样走,全看他自己,她尊重他的选择。这也是她不当面告诉他的原因。如此,给吴勉的压力就会小些。

“循缘随喜、避灾解难”,亦是她最终写下这些资料的原因。京城聚集了天底下最聪明的脑袋,那里的人城府深沉,心细于发,不容纤尘,不乏有官场新丁一个不慎得罪了人尚不自知,一步错导致步步错的先例。她写的这些,吴勉即便不屑于刻意迎合,至少能用于明哲保身。如此,便已足够。

如果,是贺兰博泰作朝考的主考官,依他的眼光,或许吴勉的机会更大些,汪岐兰不由期盼到。还有,如果吴勉能看到博泰,或许,她还能询问博泰如今的样貌。

她还记得贺兰明珠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他三年前奉命出征大小金川之前。三年了,物是人非,或许博泰变得更加沉稳老成,尤其在他大捷归来,担任朝廷要职之后。还有他的那些孩儿,如今不知长成何等模样了。上次弟媳带着他们进宫,已距离现在两年了,如今想来应该都拔高了许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