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派人给共济会驻留在印度的几位上分会巫师递信,甚至亲自登门拜访,想要请他们出面刺杀拉克希米。
驻留在印度的三位领头的巫师,却坐在沙发上喝着茶,嘲讽着站着的文森特:“我们要求的也很简单,迦勒·克拉克不回来,我们不可能再出手了。克拉克家族没让猫头鹰寄信吼我们就不错了。如果我们杀死了拉克希米,迦勒绝对回不来了。我可承担不起这种风险。”
另一位道:“我们都跟你说了,迦勒什么都不知道。亚瑟·克拉克似乎跟这群东方人混迹在一起,很有可能是他透露的,你只要尽快把人换回来,我们共济会就愿意跟你合作。可文森特,你这个文官总是很自以为是啊。”
其中比较年长理智的一位倒是直接拒绝了:“杀拉克希米太难了。我听说印度教的神使就护在她身边,她在替本地神明作战,如果我们逼太过,说不定毗湿奴的使者都会出手。而且这女人非常惜命,她懂得自己是印度的亚历山大,如果她死了,帝国就分裂了。而且就算她不露面,她的指令也能很好的传达,她制造的幻象也能鼓舞人心。找到她杀死她太难了。”
文森特没想到这群共济会巫师不愿意帮忙。
文森特自己的官运都跟印度挂钩,如果大英真的被逐出印度……那之前近一百年的侵略与吞并,都打了水漂啊。
在英国忧心忡忡的时候,俞星城正坐在红堡的二层阳台上,喝着奶茶撰写着信件,丫鬟炽寰贪吃着印度甜奶球。温骁拿着新的信件匆匆走上二楼,俞星城因为印度六月炎热的天气,只穿了一件薄薄的绿绸单衣,一只手拿着团扇遮挡阳光,一只手握着蘸水笔,快速的在折子上写着文字。
温骁:“是朝廷来的信件。说是关于粮食、军鞋与枪支的商船都会陆续到达,只是有一点跟之前不一样,大明只接受黄金。”
俞星城抬眼看了他一眼,请他坐下,拆开信,上头是内阁吕阁老亲手写的,章是内阁与司礼监双重,显然对印度的政策,是不会拿到大朝廷上讨论,都是在皇帝身边的小朝廷里商议的。
俞星城:“当真不要宝石和其他古董?拉克希米开了莫卧儿帝国的库房,那里头的东西你也是见过的,钻石与红宝石都像是石子儿一样堆的到处都是一样。”
温骁:“我看皇上的意思,还是……一切都要为黄金。美国以前不是只有东海岸吗?似乎又高价买下中部地区,现在中部又开了几个银矿,银价再次暴跌。之前江南织造局外销的绸缎都用白银结算,随着银价暴跌,蒙受了特别大的损失。”
俞星城笑了笑,继续动笔:“皇帝出于这些原因非要黄金不可,那我就放心了。金本位是迟早的事儿,皇上能下定决心,早于其他国家吸纳黄金做储备,是好事。印度王室是储金量最大的王室之一,皇上年轻时候就支援莫卧儿王室,怕也是有用黄金换军备的想法。现在印度与英国全面开战,只能依赖我们的贸易,不想掏金子也不成了。”
温骁叹气:“皇上确实远见卓识。虽然说最近英国商船大幅减少,但大量余年囤积的粮食销到印度,也是能填补一些国库的窟窿。”
俞星城看了他一眼:“西厂还没回信?”
温骁半晌道:“还没。你说的事儿——就是撺掇英国境内工人起义的事儿,西厂从来没办过。你也知道西厂一直是司礼监和皇帝亲自在管,他们怕不会那么轻易同意。”
俞星城吹了吹信纸,放下蘸水笔,半晌道:“我记得西厂这些年派了很多人到英国。”
温骁点头:“英国有几大唐人街,本就有很多人在那里做裁缝、会计、饭店与洗衣工,很容易混进去。而且因为警察管不动唐人街,许多唐人街的人都给当地黑帮做事,鱼龙混杂。”
俞星城:“如果只能调查消息,做不了事,西厂也是白扎根了。不过不着急,在我们打赢这场仗之后,到达红海之前,我要朝廷给我个答复。我这封信写好了,请你拿给小燕王过目之后,让他请人送给宁祯长公主。”
温骁扫了一眼:“……这。你果然对此事势在必得,还想让宁祯长公主说服皇上。”
俞星城点头:“这是个机会。莫大的机会。我不想让大明错失。”
温骁:“而且你认为拉克希米很快就会赢取胜利。”
俞星城笑:“对。”
不单是因为拉克希米的战术成熟,士兵劲头很足,更主要的是,英国根本就没有增援。
在真实的历史中,英国与印度旧王朝开战,分别从马来新加坡与中国方向、波斯中亚方向与非洲方向,这三大殖民地区调兵过来,所以很快就能压制住印度。
但在这个时代,英国在南亚的殖民地被大明接手,在波斯中亚地区的奥斯曼帝国根本不是英国的殖民地,而英国早在德里爆炸引发的印度教徒大迁移后,不得不从非洲殖民地调兵过来了。
这唯一的增援兵力已经在正面战场被拉克希米击溃,退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温骁:“那说明,我们很快就要离开这里了?”
炽寰插话道:“赶紧离开吧。这里到处都是怪味,怪妖,怪人。我待不住了。”
俞星城却看向红堡层层叠叠的尖顶,轻声道:“是,或许很快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
作者有话要说: 印度这边还是有不少事要收尾的。
俞星城决意要搅起英国的内部革命。印度篇结束换地图,换地图到欧洲附近的话,应该会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人、音乐家之类的登场。
第111章 梵天
在印度进入六月末后, 天气渐渐热起来。
小燕王与谭庐主持着大明物资入印的洽谈事务,加尔各答港口聚集了大批从广州、福州与苏州出发的商船,而他们的远洋船队负责给这些新来的商船护卫。
相较于英国要土地、要自定关税和各种权利, 大明只是来做生意,拉克希米自然是欢迎。莫卧儿帝国的国库被打开后, 大量的黄金被换做粮食与枪支, 反倒更使得拉克希米成为了民众心中真正的“新皇”。
俞星城倒是不必去处理这些商贸上的事情, 但小燕王希望她能继续完成关于印度的纪实和陈情。
她之前写的几份内容,都被小燕王转交朝廷,司礼监看后又转交给礼部, 用以对印状况的备案。虽说有西厂探子能给大明打探各个国家的消息, 但大明始终对天下万国缺乏认知。
早在当年淡马锡海战时,就曾有高官说什么洋人膝盖不会打弯,把他们带到岸上来打我们就能赢之类的胡话, 一时间还曾被朝廷当真过。从那之后,大明才真的意识到, 他们太需要了解万国舆图上每一个国家了。而俞星城既有文笔与独特的视角, 又和拉克希米亲近,便成为了撰写印度相关纪实的负责者。
俞星城也把自己能写到的内容都写的差不多了, 听说拉克希米已经在组织修建新德里,就在旧德里废墟南侧数公里外。她便命人驾车, 前去看看新德里的状况,算是写一写印度的现状, 给自己的撰文来个结尾。
新德里看起来还像是个大型的建筑工地与农贸市场, 大批朝圣者使得德里附近聚集了大量的摊位、居所、拖车,这里早期看起来还像个吉普赛人的聚落,随着拉克希米下令修建新的寺庙、广场、法院与宫殿, 这里聚集了大量劳工,以及围绕着这些劳工的诸多商铺、驿站。
俞星城闲逛了好久,才找到一处卖椰汁的凉亭铺子坐下,炽寰跟着她一道,坐在她对面,看她又拿着蘸水笔,随便在线装本上记了几句。
拉克希米也想要在阿格拉到新德里之间修建一条铁路,她在考虑从奥斯曼帝国或大明帝国二者中选其一,来引进购买技术,但奥斯曼帝国似乎对她背弃伊斯兰教出身,而在境内大肆宣扬印度教而有所龃龉,小燕王与从广州赶来的工部官员,迅速以极低的价格定下了这笔修建铁路的生意。
小燕王下西洋这半年,事情确实有大幅进展,这功绩足以吹上几年,不过他不骄不躁,反而仍然似乎很忧虑。
在此之前,俞星城跟他私下谈及时,他才对着她松了口。
说是太子在大明的动作也不少。太子倡议大明组建军官学府,六科学府与民间学徒官塾,皇上让他全权负责。
六科学府都是为了应对大明需要的大量工、算、译、医、律与书的人才,鼓励百姓考取更容易出头的六科科举。
而学徒则是因为民间办厂越来越多,大量的铁厂、水泥厂与织造厂等等,需要懂技术的劳工,就开设民间学徒私塾,让贫苦人家送孩子过来学技术,之后就直接在厂里干活。
但这些年,学徒私塾出过很多虐待童工或者是事故,朝廷也不愿意让这些富商工厂开设私塾,便各州府县只能有学徒官塾,然后各官塾再聘富商工厂的人来,学徒年满十四后统一招工。
这些已经都是国之根本的教育改革,而太子最主要的一个提议,就是军官学府的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