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历史性的时刻(1 / 2)

穿越1862 汉风雄烈 1744 字 16天前

铁甲锵锵。一辆外表泛着铁青色光泽的装甲列车在前后八列双车头二十七节军列的拱护下,飞快的疾驰在通向新疆的铁轨上。

这就是刘暹及他的禁卫师!

五天前,刘暹离京,现在整个行营和护卫部队已经行驶到了甘肃地界。再有五天的时间,他就能跟赶到乌鲁木齐了。

他本人所在的专列,恐怕是这个世界上现今制造水平最高的一辆火车了。包裹的钢甲,对外宣称是钢面铁甲,75炮都轰不动,实际上却是这个时代绝对领先的镍钢装甲,经过气态碳元素进行表面渗碳硬化作业后的镍钢装甲,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克虏伯装甲。

这东西是中国造船业所掌握的仅有的几项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先进技术。自然是在刘暹的‘瞎指挥’下,瞎猫撞上了死耗子。这些年石景山为了研究这个,耗资上亿元,然绝对的物有所值。

刘暹的‘华夏号’专列绝对能顶得住105mm口径大炮的轰击。

四面无死角全周包裹,全力开飙,速度能提升到每小时50公里。双车头,有十五节车厢。餐厅、会议厅、书房、多出豪华卧室,发电车厢、后勤车厢,成员宿舍等等,从外表看全都一致,外人就是想搞各‘皇姑屯’,也掐不准刘暹在那一节车厢。因为刘暹在哪个车厢,哪个卧室休息,完全是他登车以后自己决定的。中间还必须得变幻位置!刘暹‘大业’还未成,对自己的小命宝贵的不得了。

刘暹人在列车上,北京城交给了张守炎,同时命令将满十六岁的刘盛监国。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刘暹之前去东北、去蒙古巡视的时候,就是留下刘盛监国的。可以说,刘盛现在不是太子而胜似太子。行的是太子的职权,受的是太子的尊敬,还不必去担负太子的诽议。他还不满十八岁,在中国法律上还没成年,想正式的拿到皇太子的帽子,他还需要再等两年。

不过该转发刘暹的报告,还是一个不少的转给刘暹的。上面只是多了刘盛的签字,或是简单的批文。这是一个有权势**的主儿,也是一个脑瓜聪明的主儿,刘暹之前打的注意没有成功。但儿子的成长还是令他满意的。

以后的事儿,就让他自己折腾吧。‘制度’如果健全了,就该轮到皇室来张牙舞爪的保护自家的利益了。一个太过平凡的君主虽然可以把国家整体过渡到‘虚君’的地步,但也要防人得寸进尺。

五天后的下午,火车准时停靠在了乌鲁木齐东站。

铿锵的军乐声中,刘暹第一个走下车厢。一只脚踏在登车板上,另一只脚踏在站台的水泥地面上,一身元帅军服的他,被一群记者由士兵们‘保护’着,用架在面前的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远东的胜利者!”

二次中俄战争后,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四大列强同时用这么个标题来形容刘暹。看看现在中国的国势和工业化建设,真的是没有什么标题比这个短句更为合适的了,这其中的寓意不言自明。

现在,第三次中俄战争爆发了。刘暹‘胜利者’的光环是否还继续,他‘名将’的英姿能否依旧挺拔,一切都是个未知的迷!

前来迎接皇帝的人很多,集结在新疆的各地部队的首长,除了那些已经就位的,剩下的一个不少。新疆本地的官府大员,原来的地方贵族,和新疆的两个伯爵——土尔扈特王、哈密王。

当然还有在新疆的各国观察团的长官,以及全世界各地的记者。

刘暹这会没有拒绝各国的战地观察团。这么大规模的战争,一些消息瞒是瞒不住的。倒不如直接敞亮了,也能更让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显亮在全世界的眼前。

一连串的欢迎仪式,宴会、会议,用去了刘暹两天的时间。

第三天,刘暹带队赶赴伊犁,他的目的地不是伊犁城,而是奎屯。这里地方本来是厄鲁特蒙古的牧地。当初新疆正式建立行省,天山南北的军台、营塘一律改为驿站,专门从事军政公义信息的传递;奎屯驿是其中之一。

同时奎屯也距离阿拉套山也不远。那里还是伊犁河流域除去九城以外,比较大的一处城镇。

刘暹在那里可以直接指挥阿拉套战役,还能够顾及到塔城方面,他那歇息了n年的虚拟地图,直径可是很惊人的。更重要的是,在进入前线之前,他还需要会见一下乌苏的土著。这是他从北京动身之前就做好的决定。巴里坤、哈密和吐鲁番,刘暹都停车见了几名地方上的土著代表,不然从甘肃酒泉到乌鲁木齐怎么也不会用去五天的时间。乌苏这里自然也是如此。

最后当刘暹赶到伊犁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三月份。新疆的战争开打已经一个月了。

阿拉套战役的形势已经变成了僵持战。王国胜不想在无谓的进攻当中浪费兵力,他的任务只是要在前期稳定住形势。而俄军则困于后勤的疲软,虽然俄军汇集在阿拉套城对面的兵力达到了八万余人,可他们在后勤不能保障的情况下,真的不敢再继续强攻阿拉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