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镇江战役(1 / 2)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1812 字 1个月前

为了对镇江发起总攻,中华军除了传统的火炮轰炸外,还首次大规模的运用了小口径臼炮。

为了对付越来越喜欢挖战壕的太平军和清军,中华军方面也是苦思冥想想要制定一些针对的战术和武器。

其中比较主要的是榴弹和榴散弹的改进和大量使用,除此之外还研发了手榴弹和小口径的臼炮。

手榴弹这东西在中华军里也不算什么新鲜东西,早几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运用,不过受到手榴弹重量过大,爆炸威力过小,同时火绳引信使用不便,哑弹率高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手榴弹的实际作战效能非常有限,所以早期的手榴弹往往只在防守作战的时候使用,也少量配属给进行肉搏作战的协防军士兵。

1856年后,林德机器厂那边对手榴弹进行优化设计,加大了手榴弹的破片数量,同时对火绳延时引信进行再设计,使得可靠性和便捷性大大提升。不过重量依旧比较大,普通的线列步兵在作战的时候,很难携带并使用这些手榴弹发起进攻作战。

所以目前来说,正规作战的时候这些手榴弹的应用主要还是在固定阵地防守作战上,用于进攻战上的不多,并且主要是频繁参加肉搏作战的协防团士兵使用。

不过面对镇江的城墙以及城墙外的壕沟体系,这种简陋的手榴弹却是迎来了他们的春天,为了攻克那些壕沟,中华军也是挖起了交通战壕,然后协防团的士兵们可利用战壕的掩护,把一枚枚的手榴弹准确的扔进二三十米外的太平军沟壕中。

这种战术下,让手榴弹的实战效能发挥的相当出色!

采取同样战术的实际上也不止手榴弹,同样还有小口径的臼炮!

早在1854年初次遇上了林成庭的战壕防御战术后,林哲就是让后方的军械局和林德机器厂一起,设计一款便携的小口径臼炮,并且把自己记忆里的迫击炮给画了个图样以及一些思路,本来林哲是想着能不能提前把迫击炮这个大杀器给搞出来的,但是发现林德机器厂设计出来的小口径臼炮和自己幻想中中迫击炮差距实在太大。

这炮管是采用铁铸,又厚又重,发射的炮弹重量在九磅左右,滑膛炮管。这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炮弹,竟然还是药包和炮弹分开的那种!

其实这个臼炮和中华军里大规模使用的三十二磅、四十八磅、六十四磅等大口径臼炮没本质上的区别,顶多就是口径小一些,重量轻一些,相对应的射程和炮弹的威力也要小得多。

这款被命名1856年型九磅臼炮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对于急需曲射炮火对付太平军战壕的中华军来说,也算是一种比较应急的武器,所以才是大规模采购,并专门成立了几个九磅臼炮营。

而现在,这些九磅的臼炮就和手榴弹一起,直接前置部署在中华军挖的战壕里头,然后抵近轰炸不远处的太平军战壕,从而掩护后方更多的协防军士兵对镇江发起冲锋!

尽管中华军的将领们都比较在乎士兵们的伤亡损失,但实际上他们在乎的只是那些正规军的士兵,对于协防军士兵的死伤,他们并不怎么在乎。

这除了协防军的养军成本低,死了不心痛外,也和协防军的士兵大多数都是俘虏的太平军或者清军有关。

林哲以及其他中华军的文武要员们又不是什么慈善家,把众多俘虏留下,还天天给这些俘虏吃饱饭,为的就是关键时刻把这些俘虏送上战场当炮灰啊,要不然你以为中华军的军粮都是天下掉下来的,免费让这些俘虏士兵吃不成。

君不见那些老弱,没有资格当炮灰的俘虏士兵虽然也被编入了协防军,但是只能去从事苦力工作的俘虏们一天只有一顿干饭吗?

一天三餐,顿顿管饱是需要代价的!

而这个代价就是生命!

看着数以千计的第一协防师的士兵们挥舞着刀剑或者火枪冲向镇江,林哲等后方观战的高级将领们完全无视了冲锋途中倒下的协防军士兵!

半个小时后,第一协防师的士兵就是撑不住,最后溃退了下来!

对于第一协防师的士兵大量死伤,这些高级将领们视而不见,反而是一个个露出惋惜的表情:“可惜了,差一点就能够冲上城头了!”

“就是,如果安中校再加把劲,他的第一协防师就能够冲上城头了,可惜了!”

“这一次第一协防师死伤不小,先让他们缓一缓,调第九协防师去冲一冲!”林哲此时也是放下了望远镜,然后面无表情的道:“这一次务必冲上他们的城头,溃退者一律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