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 / 2)

嫡长子 冉珏儿 3150 字 16天前

千秋宴之后,蔚山王一直都没有动作,这并不符合沐彦卿对他的了解,尤其去蔚山王离京的时间越来越近,蔚山王不会全然没有动作,不过动作的对象是谁沐彦卿并不能确认。

“木顺最近还在表兄府上?”沐彦卿揉了揉太阳穴,笑着问道。

木顺回京的时候精神萎靡,情绪也不大稳定,毕竟从一个健全的人变得这样并不是这么容易就能接受的。

从西蒙边防到回京路上,这段时间木顺很好的隐藏了自己的情绪,争取不给队伍添乱,但回到京城之后他的沮丧和无助完全的表现了出来。

如果是一般的中毒或者是简单的损伤,还有治愈的可能,但木顺的眼睛是彻底损伤永远都无法治愈的那种。

越是一个人待着越容易乱想,尤其木顺的上进心很强,像以前为了不输给青睢和青佲,他明明已经过了习武最好的年纪,却还是坚持每日早起加练腿脚,也从来没有因为这些耽误过正事。

沐彦卿就想着找一个他能做的事情,然后就想到了郭嘉表兄,郭表兄和薛家表兄最近常黏在一起,说是为了研制明月斋新品,沐彦卿不置可否,不过他们看起来就很闲,凑着这些时间正好教木顺认识药材和香料,总之木顺有这方面的底子,更容易入门。

而且,表兄如今一个人住方便的很,总之在两位表情全然不知情的情况下,沐彦卿已经把一切定下来了。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虽然近段时间他都很忙,郭嘉表兄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留在府上,但木顺的情绪已经好了很多,依然温和缺少了很多死气沉沉。

“是,顺哥这段时间过得惬意,上次我见他还能与我说笑呢,”青睢笑着回道,十年的兄弟感情自然非同一般,像他们这样的生死交情就算是亲兄弟也莫过如此了,看到木顺现在一步步走出阴影,他和青佲是由衷的为他开心。

而且,他和青佲对主子沐彦卿的佩服更深了一层,毕竟并不是每个主子都会在乎侍卫怎么想,有些侍卫为主子付出生命,有可能连姓名都留不下,他们很幸运,主子对待木顺的态度让他们也看到了自身。

“那就好,”沐彦卿笑着应了一声。

“主子,”青佲踏风而来。

“出什么事了?”沐彦卿看青佲脸上郑重的表情,不禁皱了皱眉头。

“太子甍,”青佲低声说道。

“什么!”有这么一瞬间,沐彦卿觉得自己幻听了,太子怎么会突然甍逝,储君之位关乎社稷江山,太子在这个时间点遭遇迫害,到底意味着什么?

“属下刚刚接到消息,太子今日要替皇上去慈恩寺还愿,刚出京不到一刻钟就遭遇劫匪,太子死在了马车中。”青佲回道,具体的死因他们自然还不清楚,出了这样的事情,各方势力撤的一个比一个快,都不想让皇宫那位怀疑到自己头上,他们自然也不会硬往上顶。

沐彦卿皱眉,“死在了马车中?”

太子出京去慈恩寺是早已经定下来的行程,毕竟每年千秋宴前圣上都会去请愿,全球宴之后又会派太子去还愿,虽然每年具体的时间点不定,但大概就是在这几日是没跑的,也就是说太子的行程是可以预料的。

正在这时候外面有哀鸣钟声响来——

“圣上听闻消息悲痛欲绝,命慈恩寺敲响哀鸣钟,七七四十九下,”又有人进来禀报。

沐彦卿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这本不符合礼制,慈安寺乃陈朝的镇国寺,哀鸣钟更是指在皇帝驾崩之时才会敲响,临了临了盛德帝给了太子莫大的恩典。

果然,活着的人对死了的人总是带着一种包容之心的,太子这一死让盛德帝捡起了已经消失很久的慈爱之心,恐怕这之后对盛皇后对太子一派盛德帝都会慈爱有加。

只是,这事情到底是谁做的呢,谁必须要太子在这个时候去死?太子一死,太子一派土崩瓦解,最大受益者就是三皇子以及三皇子一派,盛德帝子嗣不丰,现在能拿的出手来的也就只有这两位皇子。

真的是三皇子动的手吗?他有这么大能耐?要知道从西蒙边防回来的诸多大臣,包括参与和谈的官员,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奖励,只有三皇子被盛德帝你让他仔细想想的措辞拘在了府中,虽然明面上看他自觉但暗地里却派了禁卫守着,这样的情况之下三皇子还有心情去对付太子?

沐彦卿实在想不明白其中的关卡,“父亲进宫了?”

“圣上震怒,召集百官,老爷现在已经在宫中了,”青佲回道。

沐彦卿点点头,“去陈府。”

兄长如今掌管京城府军,把这样的事情自然首当其冲,等等,难道这次事情是冲着陈家去的?沐彦卿刚站起来又坐了回去。

“罢了,兄长现在恐怕也没有时间见我,先去调查一下事情具体的经过。”

“是。”

————

京城之中因为太子甍乱成一锅粥,一方势力土崩瓦解,就有百方势力争抢合作,原来的太子一派即将风生水起。

西蒙边防的混乱也不呈多让,毕竟如果没有御寒衣物以西蒙边防的寒冷可是会死人的,区别就在于京城这边一片散沙,而西蒙边防军却拧成了一股绳,出现这种情况自然不是偶然。

“报——”

“将军,西蒙国那边回信,”一名边防战士手捧一封盖着西蒙国王上大印的信笺走进营帐。

正在谈事情的席瑜和于陶对视一眼,“呈上来。”

“将军觉得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于陶把信件递给席瑜笑着问道,语气之中带着不易察觉的担忧。

“于统领不要过于担忧,之前不是已经说过了最坏也不过是维持现状。既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那还能坏到哪儿去,与担忧相比统领不若畅想一下这封信带给我们的是惊喜也说不定,”席瑜一边开信封,一边笑着说道。

于陶跟着笑了笑,带着苦涩,要说之前他只是佩服席瑜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适应西蒙边防的生活,并且在绝境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立下了战功。

那么现在于陶则感觉自愧不如,仅仅是站在席瑜面前都觉得羞愧。他痴长席瑜十几岁,进入军营也早之十几载,但遇到事情却还不如对方镇定自如,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了数个解决的方法。

这次的事情至于他来讲是满满的绝望,凡是经历过西蒙边防冬季寒冷的将士,恐怕都能理解他的想法,可以说如果没有御寒的衣物,西蒙边防可以尸骨成堆。

这种绝望封闭了他的意识,麻痹了他的大脑,让他不能思考,但席瑜没有,他带领着边防军兵分三路,各显其能,致力于解决眼前的困境。

一路是自费收购棉衣棉花,是的自费,目前为止收购棉花花费的银子全部是由将军自己负责,当然,于陶没有看到席瑜从自己口袋掏出一分一毫的银子,问就是兄弟帮忙。

这可不是小数目,于陶不知道将军所谓的兄弟家里有多么丰厚,但西蒙边防军近四万将士,近一半以上都没有棉衣御寒,这得需要多少银子才能填补这个空档,就算之后朝堂会补给,但首先你得把银子拿出去。

不过于陶隐晦地提起这个看法的时候,席瑜只是笑了笑,“如果有银子就能买到这么多的棉花,我们也不至于如此为难,银钱可以再挣,可这人命只有一条,就怕有钱买不到。”

当时于陶是震惊的,不过随后的事实证明席瑜说的没错,棉花不是你有银子就能买得到的物资,集合几个城所有的棉花量对他们军队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不过现在收购还在继续。

二路是召集边防军和邺城懂针线活的人,把棉衣里面的柳絮掏出来塞上棉花,用结实的粗线缝合,一件件新制成的棉衣出炉,多一件棉衣就多一份希望,他们都懂。

三路就是现在,席瑜写了一封信去西蒙国索要物资,并着重强调了皮毛等御寒物资,西蒙国位于苦寒之地,他们要御寒的御寒之物大都是动物的皮毛,就算是刚刚经历过战争,他们的储备也不会少。

这样做自然是有风险的,毕竟之前西蒙国已经割地赔款,现在再以这样的借口去让他们妥协,有可能会招致反弹,边防军现在可不宜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