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三棺一椁(1 / 2)

旧书大亨 镔铁 1704 字 8天前

林逸从未见过考古中开棺的情景,不,准确地说他看到过,不过是在电视上面,某个王侯的陵墓被找到了,然后挖掘开棺,整个过程都被电视直播报道,在国内引起过轰动。

不过那毕竟是看电视,和看电影差不多的感受,总有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哪像现在,基本上看到眼前景象,再置身在古墓当中,那种感觉绝对是迥然不同的。

不要说林逸了,其实此刻连那些考古队的成员们也都非常的紧张。没错,作为考古人员,他们是接触过这种古墓挖掘,也曾经开过古代的棺木,但是每一次的感觉都会不一样。有时候那些棺木是已经被破坏掉的,有时候那些棺木怎么看都不太起眼,哪像眼前这座,绝对的吸引人。

古代棺木又叫棺椁,很有讲究。不同于现在的,就那么一副,而是两副合在一起,一个棺材,一个套棺。准确来说,棺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指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另外古代因为逝去的人身份不同,下葬时的棺椁也不同,分为四重,三重,二重,以及大棺等。总之,重数越多,身份就越高。

除此之外,就是棺椁的质地问题,有木头,石头,玉石,甚至还有铜棺之类的,可以说五花八门,花样繁多。

林逸曾经细读《红楼梦》,其中就有关于这方面的介绍。

在红楼梦十三回“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在还封在店内,也没有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使罢.“贾珍听说,喜之不尽,即命人抬来.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如金玉,大家都奇异称赞.贾珍笑问:“价值几何?“薛蟠笑道:“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什么价不价,赏他们几两工钱就是了.“贾珍听说,忙谢不尽”。

在这段文字中,写到“厚八寸”可见这是天子等级的棺椁!这也证明忠亲王起码是个准天子,也就是将来即位的皇太子。这里说他坏了事,也就是说被废了。在一个也看出秦可卿不是一般的人,能用天子级别的棺椁!起码可以说明她和废太子有什么关系才能用这个棺椁!

再看考古队现在准备开棺的这个棺椁---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椁室上下四周塞满木炭和白膏泥,上面层层填土夯实。

话说张博远张队长是考古队的老人了,具有丰富的考古经验,因此他一看到这么巨大的棺材,第一念头就是,这最少也是一个二重棺。要不然不会这么大。

而能够使用二重棺下葬的人,也绝对不会是什么平头老百姓,至少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而这与大家一开始的猜测正好吻合,就是此墓主人身份不简单。

此刻考过人员已经把棺椁周围的木炭和白膏泥清理干净,将整个棺椁呈现出来。

棺椁外面整体刷着黑漆,雕刻着黑白两种图案,林逸仔细甄别,却是道教唱词中“九重天”的故事。

九重天是道教一直推崇的飞升大道,说人要是在世的时候好好修道,或者好好做人,就能够在死去的时候受到九重天仙女的接引,飞升九霄,到达极乐世界。

而此刻那图案讲的就是人死后飞升九重天,第一幅图是一个身材纤细的人去世了,一群人跪着在伤心地哭。第二幅图是,有人给去世的人换上衣服,置办各种陪葬品。第三幅图是,人们敲锣打鼓,穿衣戴白,将去世的人下葬在一处山水之间的风水宝地。第四幅图是,死去的人灵魂悠悠出窍,在古墓周围徘徊。第五幅图是,有一个从天上下来的仙女,变成美丽的凤凰,指引着这一缕魂魄向天上飞升。第六幅图是,飞升到天上以后,到处都是美妙的景物。第七幅图是,那死去的人待在了天上,听着仙乐,享受着美食。第八幅图是,每到祭祀的时候,人世间家人们给她(他)摆好祭品,她(他)却在天上俯视地下。

欣赏外这棺椁上面的刻画,林逸大致已经看得出,这棺内人大概也是笃信道教之人,倒是和这宋代大古墓中的人有同一“爱好”,怪不得会埋葬在下面。

另外,道教在明朝一代最为兴盛的应该是嘉靖年间,万历因为深受其害,一开始对此深恶痛绝,可是到了晚期却也开始相信起来,并且厚赐“正一教”仙人,在定陵挖掘中,甚至挖出来一件万历帝为穿过的皇帝道袍。

不管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如此,上行下效,只要皇帝或者当权者喜欢什么,民间也就流行什么。因此在很多明朝的古墓中,基本上都会发现很多关于道教的器皿,以及服饰等。

不过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了,这副棺椁的第一层已经打开了。在大家看来,这棺椁能够有二重已经很不错了,可是令人惊讶的是,貌似还有一层!

难道是两棺一椁?

抽去外面的“椁”之后,这第一道棺材则是用实木做成的,看样子像是柏木,这种木材结实耐用,在古代也最常见到。

深吸一口气,原本还能稳定住情绪的张队长稍微有些紧张起来,林逸也莫名其妙地跟着紧张起来,因为他们都知道,棺椁重数越多,代表着什么……

“继续打开---!”张队长下了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