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的树林、微风徐徐的湖面,应该是炎热的七月,却因为建筑的完美构造、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清爽调节着温度,比之后世闷在屋内吹空调还要舒适。
大型亭台上,安亦斐与不再卖狂的裴等三绝坐在一起,“繁荣的背后是隐患,汉末之后的混乱直到隋唐得以结束,其中牵扯到地就是士族与庶民之间的斗争,只是很多人不明其理罢了。基于儒学的士族被当朝太宗等人打压、如今处于雌伏状态,反弹之日不远了”
他所说、当然是为期不远的“安史之乱”,说到底就是士族财阀的反击,唐末藩镇割据也是不同思想之间的一次较量所造成。
“怎么说?你的意思是会有大乱出现?”,三绝都不太相信,虽然所谓开元盛世,是武则天时期打下的基础。但李隆基也算是个头脑清楚的皇帝,至于思想学术斗争、皇族与士族之间的斗争,那是从唐初就没完全解决掉的问题,三人都知道,但也没预料会出现什么乱象。
“士族门阀遭遇了李世民等几代人打击,带来了唐的繁荣,也埋下了危机。中原百姓支持皇家不愿意反,但某些人可以利用异族边军。皇帝的任何错误,都会被他们抓住,冠以各种帽子,成为动乱的罪魁祸首”
说这些话,安亦斐其实也在考虑自己的联邦,安家虽然在政治上被符号化,成为了潘多拉联邦的代表,但安氏财团实在太集中,代理人稳定之后、渐渐就会形成自己的小圈子,自己在的时候没问题,但今后难免影响到联邦政治等各方面,索求更大的权力和利益。
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古今如是。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他也需要想办法阻止潘多拉联邦的政治、最后走上固态化道路。最简单的对比就是美国,看似很民主,背后却是索求无度的各大财阀们决定着政治经济走向,到了21世纪、由此产生的所谓“精英政治”,其实就是古代财阀经济的翻版,在与民众争夺资源的过程中,深深埋下了祸乱根源。
裴是军事家出身,当然懂政治,“安大郎此言不妥,蛇无头不行,皇家也是来自那些士族,选拔的方式是战争和乱世。从众多家族中选出领袖,才有了国。有国无家,必然大乱”
作为这个时代的人,儒学带来的“家天下”概念已经是根深蒂固。安亦斐知道反驳没有用,而且知道之后的“藩镇割据”也是大小家族之间的马拉松式淘汰赛。这段史最终让宋之后的朝代彻底放弃了“封建”,搞起了中央集权。
藩镇同时也是唐朝恢复周礼思想的泛滥所造成,大大小小的领主再次出现在华夏大地上。李隆基之后的皇帝们没有先祖的雄才大略,但却通过祭起“周礼”大旗,将唐朝再次延续了接近两百年。对比之后的宋等等,依旧算是最强的朝代之一。
想到这些,安亦斐别有深意地回了一句:“那也不一定。相比那些搞集权的短命小朝廷来说,国和家同时存在的,周代就是,而且存在了接近千年。将来很长时间内,也还是这样”
这番话并没有得到裴的认同。直到很久之后,藩镇出现,柳宗元才根据裴弟子们记录下的谈话内容,编纂了《封建论》一文,试图驳斥安亦斐“分封而建”的观点。
……
告别越来越谈不拢的古代人们后,安亦斐继续带着蔡琰等人南下,并打算在欣赏完如今的苏州美景之后,结束这次旅游。
姒和毛嫱这两位春秋时期的女子十分支持安亦斐的“封建”观点,路上众人展开了讨论,作为安亦斐怎么去修改安氏财团结构的依据。
“我觉得宋代编纂和修改的史书,对唐后期的藩镇制度带有明显的偏见。唐朝的魅力不能只看前期的李世民、武则天等,还在于中后期的这种标准封建制度。相对偏安一隅的宋,唐算是很强大的了”
姒的话得到了安亦斐的认可,“李世民在的时候,还被迫签订了渭水之盟。但在藩镇期间,唐朝对外战争不断,先后打败了回鹘、交趾等,胜利场次数不胜数,版图不断扩大。你们再翻翻宋代史,这个集权的小朝廷,除了失败就是失败”
大乔有感而发:“汉族这个概念,有一大半的荣誉感来自唐朝。金人霸占中原后,更是将史修改的面目全非,过份跨大着藩镇的副作用”
姒最后望着安亦斐,“斐,安氏财团如今就是一个超级经济帝国,未来怎样发展,制度很重要,你打算封建?”
望了眼马车外秀美的江南景色,安亦斐点点头,“潘多拉如今是君主立宪制,等于是权力在民,政治上我不担心。但安氏财团的盘子很大,我正在犹豫。是将他们分给孩子们去管理,还是继续采用代理人模式。前者就是封建,而后者就如同集权了。但集权到最后,就是那些代理人逐步壮大,形成喧宾夺主的局面”
毛嫱早就清楚情况,劝解到:“可以让他们先学习嘛,完全封建会造成一片散沙的。安氏财团是靠着你的凝聚力才有今天,如今的根基还不是很牢,慎重些好”
蔡琰接上话头说:“不如折中,给他们资金,各自拓展自己的产业,划归安氏财团,就像是朝代的开疆拓土一样。谁能力强谁差,很容易看出来”
包括安亦斐在内,所有人都点头赞成这个建议,“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