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扁平化发展(2 / 2)

山沟皇帝 雨天下雨 1817 字 29天前

所以看似出现了东一块西一块的工业区的场面。

但是这样也有好处,首先就是不会和上海那边一样,出现什么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人家广州在好多地方都是建立了工业区,不仅仅是广州府城番禺地区,连佛山,顺德,乃至其他地方都是有,现在连虎门也是有,连带着还带动了惠州府那边也的发展,不存在什么工业用地供应不足的问题,

不过这种几乎扁平化的发展模式,其他地方也学不来,因为这是建立在高度密集的铁路网以及公共马车网路上的。

在还没有火车之前,人家广州这边就已经是搞了一条佛山到广州贸易区的铁路了,比上海那边搞市区的轨道马车早多了。

当时没有火车怎么运行?

用马车啊!

人家广州可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大规模应用轨道马车的城市,一开始只是在商贸区里里的码头、港口区里应用,然后迅速扩展到城区,甚至成为城际交通的主力。

在火车实用之前,人家广东就已经是建起来了一张密密麻麻的轨道马车交通网络!

等到火车可使用后,广东铁路网的建设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了,围绕着珠三角地区,密密麻麻的都是铁路,不仅仅是广州府城和佛山这些工业重镇,人家连普通小镇都是通火车或者是轨道马车的。

如果说铁路网(包含火车和轨道马车)只是连接各大工业区和主要的城区线路,那么他们的普通公共马车网路基本是延伸到了城区乃至城郊的每一个角落,别说镇了,就算是城郊的小村子都能坐上公共马车。

而且火车班次以及公共马车非常的密集,很多人都是住在郊区,然后乘坐火车再换乘轨道马车或者是普通公共马车去上班的。

尤其是那些士绅们,都是住在乡下的豪宅里,然后通过火车、轨道马车、普通马车往来乡下和城区。

密集的公共交通网络,也是造就了珠三角这边非常特殊的扁平化发展。

所以抵达广州后,李轩并没有在广州工业区里看到太大规模的厂区,只能算是中等,远远不如上海北岸开发区的庞大和震撼。

但是他却没有表示出多大的失望,因为他知道,类似这样的工业区,整个广州府至少有十几个,工业人口达到了八十多万人……

这可是相当恐怖的事!

除了上海特设县,就没那个城市的工业人口比广州还多了。

这年头,如果说上海是第一大工业城市,那么广州就是毫无疑问的第二!

不过呢,工业区的规模和工业人口并不代表着工业产值,因为广州这边的工业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附加值并不算太高,而上海那边则是什么工业都有,重工业和轻工业齐头前进,因为有重工业所以工业附加值要是更高,而且是高得多。

因此,当代的广州不管是工商业产值还是税收方面,比上海还是有差距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广州这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准要低。

基建方面,广州和上海是各有千秋,上海那边几乎铺满了整个城市的水泥路以及大量的高楼让人一看上去就知道是个繁华大都市。

但是广州这边的话,高楼不多,人家的公共交通网络吊打全球。

生活水准嘛,大家都是工业城市,半斤八两的,中产和有钱人不算,只说普通人,嗯,都不咋地,一个个都是挣扎在温饱线上,距离一天三餐都是白米饭或者白面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简单视察了广州第一工业区后,李轩没有停下步伐,而是密集的开始了他的视察。

不得不说,这广州的工业区太分散对于李轩的视察而言,有些麻烦,不像是上海那边,往往在一个工业区里就能完成一天的行程,这里,往往是一天要走好几个工业区。

但是这也是让李轩领略到了广州这边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

去哪都能坐火车或者轨道公共马车又或者是普通公共马车……

不管是从广州去香港,还是从贸易区到其他工业去,乃至到附近的普通小镇,都能坐上火车或者轨道马车抵达。

普通的公共马车就更多了,出门买个菜,哪怕只是几百米的路,都能坐上公共马车去。

而且更关键的是,这车费还便宜的很,因为客运量非常大,摊薄了成本,而且地方每年还拿出资金来补贴,所以乘坐火车或者马车的费用非常的低廉,起步价只有一分钱。

而按照如今的大唐货币法律,一元等于十角等于一千分,而目前的平均工人工资大体上就是一点五元到两元之间。

一分钱的起步价,大体上和后世的公交车也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