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要写什么,接下来就需要给这部戏设置一个背景。
针对笑傲江湖,很多读者的理解都偏向于明朝万历年间。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朴政赫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毕竟书中从来没有提及到确切的年份,属于金·庸武侠系列里为数不多的和时代割裂开来的作品。
只不过从独孤九剑以及独孤求败的描述中可以推断,应该是明朝无疑。
因为原作者没有对此有明确阐述,那么留给朴政赫改动的自由度就大了许多。
为了让剧情完整和精彩,朴政赫做了一个和绝大多数人都不同的背景年代的设计。
他把故事的发展时间,放在了明朝永乐年间。
当此时,明朝刚刚经历过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打赢了侄子朱允文,一跃而成为了永乐大帝。
但在靖难之役当中,建文帝朱允文却消失不见,并没有被抓获。
留下了巨大的心病,永乐皇帝生怕侄子东山再起,威胁到自己的江山。因此发动人马穷搜天下,无比要将建文帝斩草除根。
这还不算,永乐生怕建文帝逃到了海外,因此责成贴身心腹太监郑和打造了空前规模的船队,借口宣扬国威,几度下西洋,就是希望能够查询到建文帝的消息。
郑和的船队规模极大,乃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无比的海上力量。
从本土出发之后,一路向西、向南航行,先后到过了占城、暹罗、满刺加等地。
最终通过了狭窄的海峡,进入了印度洋。
一路向西,郑和的船队到达了非洲的东海岸,航程上万里,却依旧没有发现建文帝的踪迹。
眼见出来日久,船队中大部分人心怀故土,郑和只好率领船队返航。
途径阿拉伯海的时候,却突然发现海上有两伙人正在激战。
经过侦查,郑和惊讶地发现,其中被追杀的一群人,竟然是汉人。
远在万里之遥发现了同胞,郑和当即下令解救,最终把这些同胞接上了船来。
这些人一共有十几个,有男有女,其中还有一个小男孩。
可无一例外,这些人都十分的狼狈,不少人还受了伤。
郑和一边请船上的大夫为他们治伤,一边进行了盘问。
这群人的领袖,自称叫东方清越,祖上乃是沿海一带的商人。
后来元兵南下,祖辈不甘充当蒙元的奴仆,干脆泛舟出海,一路来到了这边经商。
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终于积攒了浩大的财富。
孰料,这却引起了当地豪强的窥觑,竟然派遣了人手想要杀人夺财。
东方清越无奈之下,只好率领家族中人,且战且退,一路漂泊到了海上。
孰料那豪强竟然誓不罢休,也一路追了上来。
要是没有郑和船队的搭救,他们迟早都要死在这里。
见他说的真切,郑和就没有怀疑。
同时还告诉东方清越,中土早已非蒙元荼毒,而是汉人重新崛起,建立了大明王朝。
既然他在这西域的产业已经失去,不如就随着船队一起返回大明好了。
东方清越却正有此意,因此随后的日子了,和家人一同搭乘郑和船队,一路东行。
郑和却不知道,这个东方清越的身世,其实根本就不是他说的那样。
而且一旦郑和得知东方清越的真实身份,恐怕非得将他们这些人格杀当场不可。
原来这东方清越,真实身份乃是明教光明右使。
十五年前,朱元璋一统群雄,建立了明朝。随后就开始翻脸不认人,对曾经助他登基的明教展开了血腥的屠杀。
明教虽然实力雄厚,但跟手握天下大权的朱元璋相比,那可就差的远了。
而且朱元璋还利用天下正统的名义,不断挑拨名门正派和明教的关系,导致明教的生存空间愈发严峻。
最让明教众人忧心忡忡的是,因为前教主张无忌失踪,导致明教四分五裂。
各路群雄互相不服,内部争斗不休。内忧外患交织在一起,眼看着偌大的明教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东方清越有感于教内危机,有心重振明教生威。一咬牙,离开了光明顶,率领着亲信前往了波斯。
他是打算找到波斯总教,从波斯总教教主小昭那里拿回圣火令,以此号令明教群雄。
可是当他千辛万苦来到了波斯之后,却发现这里的情况让他措手不及。
随着大食人的强力扩张,中东地区的各种文明正在逐渐被阿拉伯文明取代。
而信奉光明与太阳的明教,也成为了阿拉伯人打击的对象。
试想,连伯斯王朝都覆灭了,明教更加没有了靠山。在阿拉伯人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也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就在东方清越赶到波斯的时候,一件影响至深的事情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