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起火点处有煤沥(1 / 2)

推棺 离人望左岸 1932 字 28天前

外头还是清冷的冬夜,苏州都很少下雪,也漫说湖广之地的武昌了,不过不下雪并不代表不冷,此时气温很低,湖广水路纵横,空气潮湿,这种阴冷的天气也是够呛。

到了夜间,雾水也开始变重,李秘只得让人将尸体全都转移到屋内,仍旧由索长生在检验,他倒是希望米迦勒能够早些把厄玛奴耳给送过来,也不虞缺人手了。

适才与朱高隋的一番对谈,也让李秘了解到一个十分要紧的信息,那是除了朱显槐和朱显梡,竟然还有汪若泉这样的郡马,他也是知晓朱华奎身世之谜的!

若这般推论下去,除了这汪若泉,是否还有别个知晓此事?

李秘甚至一度有些感慨,仿佛全世界都知道这个秘密,唯独他仍旧傻傻在探索,当然了,这也只是个人感觉罢了。

眼下各位兄弟还在紧锣密鼓做着各自的事情,而李秘的重心则是将方三儿给找出来!

朱高隋已经让李秘给劝了回去,因为朱高隋在缉熙堂待得越久,他与方三儿这段母子关系暴露的危险越大。

朱高隋也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无法为李秘提供再多的帮助,虽然仍旧心挂母亲安危,但终究还是回去了。

李秘坐下来思考了一阵,也总算是有了腹稿。

得益于王府已经封锁,那个幕后纵火之人,必定还在王府里头,而方三儿竟然被此人带走,那么方三儿也绝对会在王府里头!

只是王府这么大,总不能挨家挨户去搜查,武昌城本来是王公遍地走,杂号将军多如狗,王府之更是满堂勋贵,若大肆搜查,势必要引发动乱。

再者说了,方三儿的身份是秘密,如此大肆搜查,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关注度,想要保密也不太可能了。

若让楚定王朱华奎发现他李秘真正的目的其实是在调查他的身世,只怕连他李秘都有危险。

也正因此,大规模搜查是不太可能的,必须将范围缩小到可控的程度,而这需要找到针对性的线索,排除绝大部分人的嫌疑。

因为缉熙堂已经是无人敢问津的“鬼宅”,周遭都搬空了,目击者存在的几率非常低,更何况出了这么大的事,纵火又是楚王如何都无法容忍的罪行,谁都不愿沾染一丁点关系,即便有目击者,也不可能主动来检举。

李秘想要缩小范围,只能依赖于现场调查了。

熊廷弼还在调查火场,他成功找到了起火点,而这个起火点却是让李秘感到非常的诧异。

因为起火点竟然在饭厅!

也是说,那纵火之人先下药毒杀这些宫人,看着宫人一个个倒在饭厅之,而后残忍地点火!

关于起火点的调查,李秘也是有过涉猎的,毕竟纵火案在后世也是较常见的一种犯罪形式。

而调查起火点的重点在于通过火灾现场的燃烧特征,来判断起火点的位置。

李秘所学习的方法都有着科学性与技术性,他实在不知道熊廷弼是如何掌握到这些的,便认真观察了一阵。

一般来说,起火点有几个常见的特征。

一个是v字形的燃烧特征,火焰通常是从下向烧起来的,在起火点旁边的墙壁等地方,靠近火焰的物体会留下v字形的燃烧痕迹。

二来则是棚顶特征,发生火灾之后,火势会将烟雾和热气向一直带到棚顶,而后被棚顶挡住,向四面扩散,棚顶会出现黑色的烟熏,燃烧程度也与其他位置不同。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热流方向,燃烧火焰会产生大量的热,会以对流、传导和辐射等方式向其他物体进行传递,从而蔓延火势,通过对这些物体的勘查,也能够找到最初的起火点。

当然了,还有热辐射的方向性,如门窗等两侧靠墙的坎框位置,两侧坎框因为受热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便能够判断出起火点的方向,通过这些方向和线索,能找到最初的起火点。

最直观的还有地板的燃烧痕迹,而孤立的多处起火点,乃是人为纵火的主要特征,如同熊廷弼找出来的起火点一般,除了饭厅的桌椅,还有四面墙壁周围的家具,都发现了起火点的特征。

李秘所学都是前人总结起来的经验之谈,其也包含了科学推断和极其富有含金量的技术性质。

可熊廷弼不过是个武举士子,还是个寒门士子,他又是如何了解到关于火场的经验?

虽然李秘已经确认熊廷弼圈定的起火点应该是正确的,但他还是朝熊廷弼问了一句。

“芝冈兄是如何晓得这些的?”

熊廷弼到底还是迟疑了片刻,而后才朝李秘道:“愚兄年幼之时,家里遭了一场不明大火,家人也因此而丧命,当时父亲有个仇家,愚兄怀疑是仇杀,可查案的公人却认为是意外起火……”

“愚兄家里其实不算太富裕,但幼年时过得还是不错的,只是经过那场大火,烧光了家底,这才渐渐凋零,若当时办案的人能够明察秋毫,愚兄又何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