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想让笨笨变得更聪明,对于李凡愚来说绝逼是一件难事儿。 但是想要笨笨装笨,却不要太容易!
李凡愚想出来的办法,其实是“反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由艾伦?麦席森?图灵提出,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也是一个人和一台机器或软件,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键盘之类的非接触性装置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
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通过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那么这个高大的测试是怎么进行的,或者说怎么判定的呢?
图灵最常规的方式是采用“问”与“答”模式,即观察者通过控制字交流向两个测试对象通话,其一个是人,另一个是机器。
要求观察者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辨别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
在测试创想提出时,图灵还为这项测试亲自拟定了几个示范性问题:
问:请给我写出有关“第四号桥”主题的十四行诗。
问:34957加70764等于多少?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问:我在我的k1处有棋子k;你仅在k6处有棋子k,在r1处有棋子r。轮到你走,你应该下哪步棋?
这些问题,本质都很简单。但是人类思维和程序的思维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显而易见的表现出来。
如测试者问“你会下国际象棋么?”,一般的机器和人两个测试者都会同时回答“是的。”
但是,如果测试者问“我在我的k1处有棋子k;你仅在k6处有棋子k,在r1处有棋子r。轮到你走,你应该下哪步棋?”
一般的程序对这种简单运算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给出极为标准的答复,如“棋子r走到r8处,将军!”
但是如果是人,会对这种问题表现出个人情绪,如“兄弟,我面前没有棋盘,没办法跟你玩儿啊!”
或者,人会用联想能力,质疑这样的棋局:“那其他的位置有什么?光是剩下这四个棋子吗?”
从这简单的两个问题,能明显的分辨出人和非人了。
甚至也可以用更加简单粗暴的方式,也是反复连续的问题。
如“你会下国际象棋吗?”这个问题问五遍。
如果是程序回答,那么答案肯定是非常标准的五个“是的”。
但是如果放在人身,那会体现出焦躁的情绪。回答也许会变成;
“是的。”
“……,是的。”
“我不是告诉过你了么?是的!”
“卧槽你怎么还问?单细胞动物还是脑子有包?是的!是的!”
“妈卖批,是的!再问自杀!”
所以李凡愚跟笨笨商量出的解决办法,是反图灵。
也是尽量用非智能的方式,简洁高效并且重复的方式,与用户进行交互。并在回答问题过程加入延时,造成一种需要加载处理的假象,以掩藏笨笨高智能的事实。
为此,他甚至还跟笨笨研究出了一套固定式语句。
如“正信笨笨语音交互系统启动,欢迎您使用我公司产品。”这种类似电子狗的智障式开机语音。
如,“检测到附近没有餐厅,是否重新选择路线。”这种类似传统导航的交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