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十万可不是虚数,是实实在在二十万兵士,大周打出来的旗号,那就是八十万大军。
“我们海龙军连年扩招,如今也才八万多一点,还有两万属于新兵,战斗力并不算高,另外,真正的精锐也才不到三万,只看人数,远比不过人家。”
夜姑也就是说一说,一开始还有担忧,可打过这么好几场,和朝廷禁军精锐也交过手,她就变得信心十足。
别看自家人数上不占优势,但即便把预备役拉到战场上去,不给分发热武器,和大周较量,也不一定会落到下风,最多取胜相对较难。
至于配备了各类热武器的精锐部队,和大周朝的精锐比,别说以一当十,夸张一些,号称以一当百都不算特别的不可思议。
“唯一可虑的,听说齐王组建了一支火枪营,也配备了火器。”
夜姑抽出一份情报,递了上去。
方若华看了看,沉吟道:“送到前线,让人严密注意这支火枪营的行踪。”
随即笑道,“也不必担心,大周的火器和我们的没办法比,缺点太多。”
就那些火器,在方若华看来,拿到战场上根本就是对自己的战士不负责任,直接砸烂了扔废铁回收站都被人嫌。
“他们的士兵也没有相应的训练,冒然使用火器,其实对大周朝自身来说,也并非好事。”
可惜,就是这些话传扬出去,大周朝廷,也不可能听方若华这个敌人的。
身在南安,方若华已经分了多半的精力在治理国家上,恢复国家经济,进行灾区重建工作,培养底层官员,整合各地原本的官府。
最后一件,最为重要的事,专款专项投入农业研究,第一步准备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事务繁杂,终日忙得快要连前线的战报都没时间看了。
就在第一批基层官员受训结束,走向各个县城,奔向各个村落的同时,大周节节败退,只余下寥寥几座孤城还负隅顽抗。
大部分城池甚至都没有交锋,华夏海龙军未至,守城将领或者被手下绑了投诚,或者落荒而逃,要不然就是大开城门,直接投降。
到了如今的地步,朝野都清楚,天下易主,已成定局。
方若华反而没有继续猛攻,趁热打铁,在最短的时间攻下京城,反而给大周敬德帝王写了一封信,应该叫国书了。
信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方若华身为一个女子,特有的细腻与温情,丝毫不强势,近乎歌颂地诉说了大周历代皇帝的功德,他们曾经对百姓做出的贡献。
每一个帝王曾经做过的,对百姓有益的事,都写得非常细腻详尽。
就是敬德帝,方若华也不吝惜溢美之词。
夜姑看过信,先是赞了句:“陛下文辞优美亲切,很是难得。”
又道:“我要是敬德帝,一定把陛下引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