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棣州叛乱(1 / 2)

寻唐 枪手1号 1757 字 23天前

离开德州,李泽马不停蹄地直奔棣州。

棣州刺史杨卫,长史卢冠,别驾李浩亲自到州境相迎。

李泽这一次巡视的第二站就选择棣州,自然不是没有原因的。棣州与平卢节镇相邻,在李泽与横海开战之时,当时的横海节镇朱寿在连遭大败之后,便将棣州送与平卢,以此来换取平卢出兵相助,但不想却被石壮率兵大败,平卢节度使候希逸狼狈逃回平卢,而棣州刺史杨卫,最终也在石壮的军事压迫之下,选择了向武威投降,成为了武威的一部分。

但不得不说,朱寿的这一举动,仍然给平卢留下了口实,候希逸纵然吃了败仗,但对于棣州仍然是念念不忘,在他看来,自己得到棣州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武威兼并棣州,则是毫无道理的。

这两年来,候希逸就没有消停过。

当然,随着武威的日渐壮大,候希逸指望通过武力拿到棣州的目的,已经愈来愈渺茫了,但棣州却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李泽在棣州实行的度田计划。

因为棣州不像沧州的绝大部分,是武力兼并的,整个棣州是随着杨卫一起投降,李泽自然也就不可能对其境内的大族,豪强举起刀子威胁,反而只能温水煮青蛙,一步一步的来。

但谁都不是蠢人,卢冠等人的步伐再慢,也终究是一步一步地再向前走,棣州的这些宗族豪强们,也是压力愈来愈紧迫,刀子悬在头顶上,你指望人家引颈待戮那自然是不可能的,杀一头猪,从猪圈里拖出来,它还得拼命地挣扎,蹦哒几下呢,更何况这些宗族豪强还是很有实力的。

于是与平卢候希逸的勾结,便成为了他们必然的选择。

看到李泽,棣州刺史杨卫惶恐不已,长揖到地:“节帅,都是属下治下无力,才导致今日之祸。”

李泽微笑着将他扶了起来:“这与杨刺史无关,是脓疮,总得把他们挤出来,要是让他们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往后还不知出什么乱子。你在这次事情之中站得很稳,丝毫不为那些人派来的说客所动,这让我很高兴。”

李泽这番听起来没头没脑的话,却让杨卫大冬里瞬间汗流浃背,面色由潮红猛然又转向青白,竟是再也站立不稳,要不是李泽仍然扶着他,只怕他便要摔倒在地上了。

棣州正在蕴酿着一场叛乱,叛乱的主体,便是那些地主豪强了。这些人派人找上了杨卫,企图说服杨卫一同加入,毕竟在棣州,杨氏才是势力最大的一家,现在仍然是。但杨卫却是首鼠两端,最终也没有答应。反而劝说他们接受现实,平卢候希逸绝然不会是武威的对手。

不过他的劝说失败了,在动员杨卫失败之后,这些人反而是加快了叛乱的步骤。不过很显然,这些人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武威与卢龙一战,竟然会如此迅速地分出了胜负,易水河畔一战,卢龙大败亏输,这些人震恐之余,非但没有收手,反而是准备立即行动了。

因为他们很清楚,一旦李泽缓过手来,只怕立即会对他们下手。

这也是李泽返回武邑之后,立即南下德州的原因所在。

直到现在,判乱者们仍然认为他们有着很大的机会,因为武威的主力,此时全都在卢龙与卢龙军对峙,而在棣州,只驻扎了由李浩统率的一部三千甲士而已。

只要他们能击败李浩,拿下棣州,利用这个寒冬的恶劣天气,指不定便能坚持到明年开春,而有几个月的时间,他们还能好好地经营一下棣州用来抵御武威的反扑,当然,他们有这样底气的原因,是平卢候希逸也会派出五千骑兵来支援他们。代价,当然是成功之后,他们加入平卢。

而平卢候希逸的背后,现在却是站着宣武朱温。候希逸有这个胆子与武威叫板,正是缘与他与朱温的一次秘密会面。

在这一次的会面之上,朱温详细地给候希逸分析了武威与卢龙的战局,武威虽然赢得了易水河畔之战,但那一战,也只能是惨胜而已,张仲武的后续反应也是极为迅速,断臂求生,主动放弃了幽州,主力退守营州,却又在平州等地驻扎大军与武威相抗,张仲武主力骑兵的确损失惨重,但步卒实力却依然在,接下来虽然攻守易势,但张仲武转而为守,反而能给李泽制造极大的麻烦。

总之一句话,李泽想要打下卢龙,绝不是短时间内的事情,而且必须全力以赴,否则张仲武缓过劲来,是有实力反戈一击的。

这个时候,李泽怎么可能在意棣州这块小小地方的得失呢?为了鼓励候希逸向武威动手,朱温在资金,物资上给予了他极大的助力。

而候希逸之所以选择要投朱温,自然也是因为朱温的实力强大,别看朱温名义上只是定宣武节度使,但其真正的影响力,却远远不止于此,在候希逸看来,张仲武必然会因为太过于招摇而失败,而像朱温这样实力强劲却又善于隐忍者才有可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