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9章 感伤(1 / 2)

林宝卿她们乐团女孩子们的粉丝,大都还是以年轻人为主,这也算是她们的一大功劳,都知道现在年轻人听民族音乐的比较少。上了年纪的比较喜欢大家都比较理解,其他京剧呀戏剧歌剧之类的情况也都大抵如此。

她们这边的观众,身份地位之类的也都不比秦放歌江城大剧院音乐厅这边,作为“江城名片”的秦放歌开音乐会,政府部门的市级领导们都来捧场,不管是不是主管文化艺术的,其他相关联的像是江城音乐协会等等也都过来凑热闹。大领导都在,也是合理展开社交的时候呀!

领导们日理万机,可在听音乐会的时候,都还是要把手机静音的,做好带头和表率的作用,以示尊敬舞台上的艺术家嘛!其实也不光是他们这样啦,国外的总统什么的也都一样!

其他日进斗金的商人名流也差不多,在音乐厅里搞特殊很容易“出风头”的,被惦记可就不好玩,觉得你没素质没修养,静音甚至是关机很难吗?

这样的环境下,其实也是变相的让到现场的观众们,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政要名流,都放下凡尘俗世的种种,专心欣赏音乐就行。

很多观众听着音乐脑子或许还在想其他的事情,还没处理好的事宜,待安排的事情,以及现场才有的新问题怎么让这次音乐会不白来……

可渐渐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都随着音乐厅里美妙无比的音乐,消失无踪。

秦放歌和他的音乐,带着观众们,走向一个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无法感受和触摸到的音乐世界。就像为大家打开了一扇门,不管其他时候如何,在这音乐厅里,在他演奏的时候,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真正享受精神世界的美好,也有伤悲忧郁感慨,但这也都是美不胜收的。是现实生活中,观众们所无法感受到的音乐艺术之美。

日常生活中,就算是听音乐,也都不是说专心一致的,完全代入情感去听的。大都是在开车、学习、休闲、做事的时候,当成一种消遣,而且,大都也不是在音乐厅里听到的这些有内涵有价值有韵味的音乐作品。

秦放歌的演奏技巧无以伦比,但他并非是一昧的炫技,他比其他人更加注重情感情绪的传递。不同的观众,男人和女人,阅历深和年轻的,听同样的音乐,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基本也都是结合自身的想法和理解。

秦放歌自己再怎么厉害,也不去强求大家都听懂了他的音乐。

说实话,完全听懂不现实,听不懂也很正常,只要观众能有些许的感触和收获,他作为作曲家和演奏家,就完全心满意足。

他这晚上演奏的第二首曲子也是特别应景,《良宵》。

但也有些许的感怀,西厢记里“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园”,就可以很好的概括这首曲子。

这样的情感并不新鲜,他和沈建萍合作的外国歌剧咏叹调,也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有很多高音c的《良辰美景》,所描述的,也都是类似的场景。

但就像各种艺术里的爱情一样,似乎都是“爱情”这样很狭窄的题材,但每首作品却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作者的经历不同,观众们结合自身的经历更是各不相同。

这两首曲子,都是旋律优美动人,特别引人入胜的类型,放在最前面演奏,也是吸引现场观众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真正融入到这“高雅艺术”的氛围中来。

当然,对秦放歌而言,这些都是顺势而为也是早就定好的。

这会,在舞台上正式演奏的时候,他才不会去想太多有得没得东西,他甚至都不去跟现场的观众互动……

只醉心于自己的音乐世界里,过了这么久,他平时都很少幻想比如在另外一个时空他这样演奏会怎样,有哪些观众会来捧场,亲朋好友都怎样这些问题。对他而言,那已经是回不去的地方,他的故乡!

可这样的中秋月圆之夜,其实正是他月夜寄思的时节,哪怕平时隐藏得再深,也拼命用工作用女人来麻痹自己,也永远无法改变,他的灵魂是来自另外一个时空,他也没办法再回去,成了世界的弃儿,孤身一人这样的事实!

值得庆幸的点在于,他没有彻底死去,还在这个时空混得如鱼得水,尽管内心仍旧有排遣不开,也永远化解不了的孤独。

可人,不是生而孤独的么?

随后的钢琴奏鸣曲《江城月》,更是寄托了他内心深处的这份情结。

杜甫思念弟弟还有家人写诗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秦放歌的境遇更加复杂,万水千山,时空变迁。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江城风景,世态人文,这样的时空错位,让他在创作这样音乐的时候,就不自觉的,带入了很多原来世界的东西。

这番两厢对比之下,也越发让人感觉他作品中的江城,如梦似幻,云烟缭绕,并不是完全写实的。

但这,不也正是艺术的魅力吗?

在他的音乐中,江水里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就分别有不同的音乐形象,两个月亮交织辉映。

这次不同于昨儿的彩排,他也将新曲奏鸣曲《江城月》完整的演奏了出来。

肖雨然和龙雪瑶两姑娘一直在后台仔细聆听他的演奏,虽然和直接在音乐厅的效果有些差距,她们都有敏锐的察觉到,秦放歌在音乐里抒发的浓浓思念之情,还有那仿佛无处不在的感伤,有些无奈和彷徨,却又带着几分洒脱,像是宿命般注定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