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2章 知音知己(2 / 2)

人时已尽

人世很长

我在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她们现在所处的无边泳池,下面是大海,还有下午的阳光,这更像是秦放歌在写实了……

至此,姑娘们也都确信,这的确是秦放歌写给韩薇的,当然,也是写给他自己的,谁叫他跟韩薇心心相印呢!

对于出生死亡这样永恒的话题,两人也是最有共同语言的。而且这样的话题,也是其他姑娘最不愿意去提及的,因为这意味着,青春美丽都会一去不复返,这也是女人们最畏惧的东西。

他《墓床》这首诗,是秦放歌特别喜欢的,关键也还是较应景,他自己结合顾城的人生经历,低吟浅唱起来也越发的意蕴悠长。当然,也还有感怀,他是否去了那个他理想的世界,最后杀妻z-i'sa时候又是怀着怎样的绝望……

而在听了他的演唱之后,姑娘们的反响也不一,更多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做评价,这首诗其实也挺“朦胧浪漫”的,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悲伤绝望,如同他唱的那样,“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更多的,也还是他对人生的感悟,真说起来,这样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东西,其实是他在其他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更加浅显易懂。

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他的那首“催眠神曲”,《有很多变奏的咏叹调》,另外一个世界叫《哥德堡变奏曲》,那是当得起“伟大”的作品。

算是他写给韩薇的《楼兰新娘》,真论起作品内涵里,其实也是这样诗歌会更加深刻的,毕竟,光是体量长度不一样!

韩薇这姑娘无疑是听得最认真,也是理解得最深刻的,他说要跟她一起堕落,一起成魔也不是随口说说。

秦放歌根本不强求所有人都懂,懂的人懂行了!

他自己也没有在这首诗歌停留多久,甚至都不用姑娘们催,又用二胡演奏起来,这次虽然也少不了淡淡的忧伤,但整体情感却是明朗了不少,而且,这次,他也不是用唱,而是吟诵的。

诗也不长,只有简单几句,可句句都扣人心扉。

他念的还是顾城的诗歌,但有做出改动,当然不是《一代人》,而是《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海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海时很近”

他直接把看云改成了看海,剽窃抄袭也可谓是想当敬业了。

这首诗歌更容易理解了,但也最是让姑娘们心碎,不少姑娘心还在碎碎念,“这诗是写我们的吧,一定的!”

确实,她们很多时候都感觉,距离他较远哪怕其实近在咫尺,思想艺术的境界有些不一样呀!

秦放歌自己也没有对这首诗歌做太多的解释,也回答了她们的问题,这首诗歌的名字,“《远和近》,没什么新意。”

宋子萱姐妹还是一如既往的作为死忠粉为他的“才华”鼓掌叫好,“我们是想破脑袋都写不出来这样诗歌的,大哥哥这不是天才诗人是什么呀!”

秦放歌被吹捧得都有些不好意思,带着埋怨的说,“我早说了啦,我其实是个作曲家!”

他还把二胡交还给黄静并表示感谢,然后问左书琴要了吉他说是唱首歌先,也问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飞鸟和鱼的故事,在这样的海边,我觉得总是有这样的故事!”

左书琴有听说过类似的,但也表示,“我们更想听你讲,自己脑补的跟你讲的也完全不一样的好不好!”

确实,姑娘们都是能够脑补飞鸟和鱼的故事,大抵是相恋而不得,毕竟一个飞翔天空,一个遨游海洋。

秦放歌说这个故事也并非是无的放矢,他要唱的歌是《飞鸟与鱼》,齐豫填词并演唱,作曲则是她弟弟齐秦。为这首歌,她也是专门撰写了案和手札。当然,齐豫最广为人知的还是她唱的《橄榄树》,由三毛作词李泰祥作曲。

关于飞鸟与鱼的恋情,其实都是欲望惹的祸。冬天想着夏天,炎夏又念着秋冬,人在这种最简单且无法克制的不知足里来回走完一生。一年冬天,她鼓起勇气,决定去爱一只飞鸟,她们带着各自的包袱与自由,带着对对方世界的倾羡与好之心相恋。花了几年的时间终于发现,让飞鸟与鱼同游不够温柔;而鸟将鱼高举入空也不仁慈。但是为什么这恋依然能持续几年呢?无非是当初双方都用了无以伦的勇气与宿命抗衡,不用尽最后一口气力是不会善罢干休的。

对于飞鸟与鱼的故事,齐豫保持悲观。

海天是一色,春夏秋冬是相连,地狱天堂是相对,昼夜是交替,暮鼓晨钟是并列,看似相连的世界,实难相容。永远的相提并论,永恒的擦肩而过。

鸟与鱼可以相恋,但是能在哪儿筑巢?

故事并不复杂,在他讲完的时候,也把手里的吉他调试好,用吉他伴奏是他最拿手的,像他用钢琴进行创作一样。当然,用吉他也是可以进行搞创作的,特别是古典吉他,跟钢琴差不多级别的乐器。

姑娘们也看着秦放歌进入状态,也都知道他“人来疯”的性格,不过他基本也只在她们面前才表现出来,也是她们秉承着都是“挤出来”的原则,不逼他一逼的话,他都还是会藏着掖着的。不主动是真不行的!然后像现在这样,他也有这样的觉悟,不让大家满意是不会放过他的。

她们不知道这是齐豫的作品,但也通过他讲的故事有明白,他这回是站在“女性”的角度,也鱼的视觉。这个并不怪,现在那些女歌手唱的歌曲,哪怕写得再怎么柔情万种,基本都是作曲作词基本都是男性……优秀的作词人是能把握住女性的心理的。

这也是自古有的,古代人写的闺怨诗歌也是各种活灵活现,让人如身临其境的。王昌龄是其的典型,他《闺怨》一诗,“闺少妇不知愁,春日宁装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可谓写尽了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