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菊冈的野心(1 / 2)

当然,也只是基础。

一无所知的“精神原型”还称不上智能,要想真正成为高适应性人工智能还需要进行学习和经验积累,就像人类要上学。

但“精神原型”不比现实人类,没有健全的社会体系和教育环境。而人类的特殊性,注定了不能像自上而下型人工智能那样单纯地进行数据累加。

好在,此时的人类已经掌握了构建虚拟世界的技术,而且是无门槛,无专利,随便大家使用——这是茅场晶彦死前托付给桐人和亚丝娜的最后的遗产,被两人命名为“theseed”。

鲁路修的虚拟练兵方案,史塔克未来风靡全球的游戏产业也都是以此为基础。

菊冈之所以放着好好地二等陆校不干,伪装成总务省的科长,其实就是盯上虚拟世界本身,为“精神原型”的成长创造出最完美的环境。

这个成品就是“underworld”。

考虑到现实社会的复杂性难以再现,underworld特地把世界架构成中世纪农村。

为了模拟最真实的环境,underworld的精细度远非其他游戏可比,两者之间的差距相当于《最终幻想7》重置版和最初版的画面差。

而且培养最初带“精神原型”的也不是游戏里的ai,而是由人类亲自进去,长时间潜行去当真正的父母。

直到孩子们长大,不同人家之间的孩子出现恋爱、结婚之类的状况,才抽身而退,让他们自由发展,孕育下一代,即投入新的精神原型。

靠着千倍于现实的时间流速,桐人登入的时候,距离最初已经过去三百年,最终才有了大屏幕上呈现出的风貌。

但过大的时间比同样带来一个坏处——外部人员很难精细把控里面的变化。稍不留神,里面几个月甚至一年就过去了。

等他们发现问题的时候,问题已经变得相当严重,而且都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是的,underworld里的人工智能出了问题。

严格来说不是问题,是没有按照菊冈和比嘉健预想的方向发展。

underworld里的人类异常守规矩,从不违反“禁忌目录”。

里面没有盗窃,没有纷争,和平美丽,路面上连垃圾都看不到。

但是,这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的,斗争、自私等等都是人类的劣根性。哪会像underworld里,说不杀人,就真的不杀人。

为了试验这种坚守能到什么程度,菊冈和比嘉健还特地设计了一个试验。

选出一个孤立的山村,让田里的农作物和家畜的七成死亡。在这个状况下村中的居民绝对不可能全部越冬。

为了让村子整体延续,只能舍弃一部分居民,将食物倾斜分配,而这违背禁忌目录。

放在现实里,哪管什么禁忌目录,为了活下去什么事干不出来。

但是,试验的结果是……他们选择了将仅有的收获分配给从老人到幼儿的所有村民。不管结果会如何悲惨。

乌托邦——这是桐人听完后的第一反应。

这简直是很多人心目中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既然如此,菊冈又为什么不满意呢?

答案随即揭晓。

开发人工智能只是过程,而非最终结果。

他要的最终结果是能够代替人类参加战争的战争用人工智能。

得知答案的瞬间,桐人差点没控制住身体的力量,如果不是袁满提醒得及时,他脚下的地砖至少会碎八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