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1 / 2)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是……京市!”

一瞬间,整个神州大?地一片沸腾!

“我们赢了!!!”

大?家兴奋得跳起来欢呼、呐喊、拥抱、哭泣……宁蔓华已经听不?到自己的欢呼声?了,她与身旁的许莹紧紧地抱在一起,难掩内心?的激动,眼泪止不?住掉下来。

我们等得太久太久了。

对于此刻的华国人来说?,举办一届奥运会的意义,不?止于赛场上。

它还意味着,那些被蔑称为“东亚病夫”的屈辱,不?复存在了!

那个曾经有?亡国灭种之危险的国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日益强盛和开放的华国,正以饱满的热情拥抱奥林匹克,以崭新姿态踏上新征程!

“走!我们去红旗广场!”

不?知道是哪个同学带头吆喝了一声?,大?家毫不?犹豫地跟上,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一路上,宁蔓华看到,很多?人家的窗户边都挂上了红旗。整个世界灯火通明,热情似海,歌声?、烟花声?、礼炮声?从远处传来,京市的夜空被点亮了。

此刻,红旗广场已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人们自发涌来,在这里尽情地跳跃、拥抱、呐喊、狂欢,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

“我们成功啦!”

“祖国万岁!”

“2008,咱们的!”

他们之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人,有?身姿矫健的运动员,有?挥舞着彩旗的学生,还有?稚嫩天真的孩子……大?家互不?相?识,因为深爱同一个国家而?相?遇。

大?家骄傲地唱起了歌,激越嘹亮的《歌唱祖国》冲破了云霄。

这样震撼的场景,在祖国大?地的无数个地方?同时上演着。有?人敲锣打鼓走上街头庆祝,有?人欣喜若狂地抢购申奥成功纪念封,有?人为刚出生的孩子取名为“奥成”……人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着他们内心?澎湃的激情。

那天晚上,这场盛大?的狂欢一直持续到了凌晨三点,宁蔓华才和同学们步行返校。

回到寝室,躺到床上已是凌晨四点多?,宁蔓华依然激动得久久不?能入眠。

迷迷糊糊地,她在梦中见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祖父祖母、父母叔伯、兄弟姐妹、同乡族人、老师同学……他们还穿着旧时的衣服,甚至有?人还留着长长的辫子。

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问:“如今华国可好?”

宁蔓华哽咽道:“很好,我们过得很好!”

他们笑着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这个百年?的梦,终将?得到圆满。

第31章 博士答辩会

两年后。

当同届同学为大四忙得团团转的时候, 宁蔓华已经在准备她的博士论文。

是的,她把“火箭计划”原定?的4年硕博,硬生生压缩到两年了。

同年进校, 同年毕业,只不过,别人拿的是学士学位,而她已经是拿博士学位的人了。

不过,在外界的很多人看来, 除了大一那年在《physics》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卡门猜想的证明》外,宁蔓华此后的表现可以说是平平无奇。

她再也?没有公开发表过特别重磅的论文, 除了校内奖项外, 也?再没有获得过任何值得炫耀的大奖。

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看起来泯然众人。

*

在遥远的中南省。

距离高考还有100多天,华兴市第一中学高三(5)班的尹舒舒, 成为了全市首位保送生。

三年前, 这?个女孩从贫穷的南山村走出来,进入了全市数一数二的高中, 如?今更是在一众尖子中脱颖而出, 获得了与航大的签约机会,保送至航空航天专业。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问她:“你为什么选择航空航天专业?”

女孩的眼里涤荡着青春的光芒:“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看星星吧, 仰望苍穹总是能激发人的好奇心, 我想看看,我们有没有可能去太空拍星星?”    很好, 标题有了, 就叫《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记者一边想着,一边低头在笔记本上唰唰唰地写着, 接着问:“那你有偶像或者榜样吗?”

对于跑线多年的教育记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常规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一般都中规中矩,通常是那些耳熟能详的科学家。

但是,尹舒舒给出了一个听起来很陌生的名字:“宁蔓华。”

记者一愣,抬起头问道:“谁?”

“就是曾经获得洛伦佩斯奖提名的宁蔓华,她是我的榜样。”

尹舒舒始终记得,3年前在华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上?大放异彩的宁蔓华,更记得她说的那番获奖感言。

也?就是从那天起,15岁的尹舒舒走上了人生的分岔口。

在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她没有跟同村的小姐妹出去打工,而是发了狠似的读书。父母不肯给学费,她就自己挣,上?山挖麻芋子、下河捉鱼卖……年迈的爷爷奶奶看着心疼,挨家挨户地借钱,低声下气地求了又求,才凑齐了学费送她上高中。

进入高中后,尹舒舒得到了财政和学校的生活补助金,每年的奖学金也?从不落下。凭着过人的毅力和韧性,她一步步把人生的路走宽了。

可以说,是宁蔓华点亮了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