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1 / 2)

果然,明乐郡主说太子又惦记起她的婚事。

明乐郡主如今已经十六了,却还没定下婚约,再拖下去年纪就大了。

一路走着去御花园,明乐郡主拉着柳柳,险些掉下泪来:“柳柳,父王把我的婚事提到

了皇祖父面前,贵妃娘娘帮我相看,今儿这宴会,就是场相亲宴,除了我,皇族里适龄的郡主皇孙都要相看人家。”

明乐郡主这次回宫,好不容易说服了太子妃,没想到太子会按捺不住,根本不顾明乐郡主和太子妃的想法。

上次明乐郡主逃出皇宫,萧靳被刺杀的风波让太子根本无暇顾及明乐郡主,这才让她舒坦在外头待了两个月。

可舒坦是舒坦,明月郡主不在皇宫的事太子知道了还和太子妃吵了一架。

太子知道太子妃根本就不和自己一条心,只会一贯的宠溺女儿,这次干脆直接越过太子妃找皇帝想要让他给明乐郡主赐婚,皇帝想着皇族里适龄的郡主和皇孙不少,干脆让贵妃去琢磨这事。

柳柳一时之间有些不知该说什么好,若贵妃是明乐郡主的亲祖母还好说,定然不会害了她。

可如今太子妃还好端端的,明乐郡主的婚事却移交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贵妃,若是出了什么岔子,那怨谁好?怕是贵妃自己也不乐意办这事儿。

柳柳安慰着明乐郡主,想着回去问问公子。

公子在元宵时能纵容明乐郡主离宫,想来不知道这回事。

而太子这么做,也实在是没把太子妃和明乐郡主放在心上。

御花园里,已经来了许多贵妇千金,柳柳的到来无疑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柳柳很少在公开场合出现,而他大婚时的盛景到现在百姓们还在津津乐道,就连贵女们也还羡慕着她的十里红妆。

听着旁人恭敬的请安声,柳柳有些恍然。

从前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女,一个商贾方老爷就能把她逼到绝境走投无路,而现在,她只是站在这儿,就能心安理得的享受曾经她眼中高不可攀的贵人们的礼。

难怪人人都想往上爬。

柳柳想着想着有些好笑,她如今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柳柳和太子妃还有明乐郡主坐到一起,贵妃娘娘还没来,如今也没到开宴的时辰。

明乐郡主情绪不太高,可她从小就长在皇宫里,如今已经扬起笑容让旁人看不出异样。

柳柳和明乐郡主两人说着悄悄话,柳柳这才知道在御花园另一边,文王世子几个也办了个咏诗宴。

那边请的都

是京城中的名门公子,贵妃派人在暗中观察他们的情态,为了给诸位郡主挑选夫婿。

这边的贵女们,则是相看给各府公子世子的。

明乐郡主说着犹豫了一下,在柳柳耳边悄悄道:“我猜着父王要给大哥纳侧妃。”

柳柳握着明乐郡主的手一下收紧了,明乐郡主也知道柳柳接受不了这事,她咬了咬牙道:“那日我偷听到文王叔和父王说话,提了一句纳侧妃的事,我估摸着父王怕是放在了心上。”

太子资质平庸,在那么多出色的弟弟中被衬托的暗淡无光。

萧靳双腿受伤离京那段日子,太子就像一只惊弓之鸟,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又不得其法,好几次把主意打到明乐郡主的婚事上。

而那段时日,人人都以为东宫没了萧靳,迟早是要倒的,就算太子想要把明乐郡主当成筹码,也没几个人愿意接,而愿意接的,又在朝中没什么地位,太子看不上。

也是因为这样,明乐郡主的婚事才会一直拖到现在。

如今,萧靳继承人的位子已经铁板上钉钉,人人都想要和他攀上关系,家中有女儿的,就瞄上了他府上侧妃侍妾的位置,家中没女儿的,就把主意打到了东宫的几位郡主上。

柳柳想透了这些,心情顿时变得糟糕。

柳柳不是不知道在公子的位置上只有她一个妻子很不现实,但是她不愿往那方面去想,不愿接受独属于自己的公子把别的女人搂在怀里。

柳柳觉得心口一阵又一阵缴得难受,看着底下那些花枝招展的贵女也觉得碍眼极了。

明乐郡主有些后悔把这事告诉她,她连忙道:“柳柳,你放心,我大哥那么喜欢你,才不会把那些莺莺燕燕娶回去,都怪我,好端端的说这些做什么,别想了,别想了。”

她原来是想让柳柳警惕这些女子,那知道起了反效果。

柳柳本来就不是刚硬的女强人,要她抬着下巴和这些贵女扯皮,的确是难为她。

本该是柳柳安慰明乐郡主的,如今到成了明乐郡主来安慰她,柳柳抿着嘴点点头,可心头那股压沉沉的感觉却怎么都没法退去。

很快,太监尖锐的嗓音就让柳柳没心情想这事。

贵妃来了,和贵妃一起来的,还

有后宫里的娘娘们。

陛下上了年纪,也有好些年没往后宫里添人了,贵妃是陛下身边的老人,只比陛下小上几岁,而今看来,却不过四十出头。

她身边的娘娘们也都打扮的光鲜亮丽,年轻些的瞧起来也只有二十出头。

柳柳和太子妃一起起来给贵妃娘娘行礼,贵妃瞧了柳柳一下笑起来:“果真长得标志,是个有福气的。”

柳柳一出生就流落在外的事如今早就传遍了京城,背后议论她的人少不得要说句运气好。

可不就是运气好,刚出生就被人换了去,十来年了都没见过亲生父母,偏偏还遇上了出京养伤的太孙殿下,还能幸运的被神医收为干女儿,认回亲生父母,嫁给太孙殿下成了太孙妃。

这样的经历,都可以写进话本里了。

贵妃的态度很和善,几乎是扑面而来的善意,柳柳被她夸的不好意思,红着面颊道:“当不得贵妃娘娘如此夸赞。”